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Vol. 39 Issue (1): 55-56,64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赵金省1 , 张星2 , 马天态2 , 李攀3 , 杜剑平3     
1.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研究院;
3. 长庆油田分公司
摘要: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油藏非均质性, 形成优势流场, 随着油田聚合物驱的扩大, 聚合物沿高渗透条带窜流导致油井提前见聚, 降低了驱油效率。通过并联岩心实验模拟高含水后期油田聚合物驱油,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渗透率级差下, 岩心采收率提高程度不同, 随着级差的增加, 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降低, 相同级差与注入速度条件下, 岩心的采收率与聚合物的浓度密切相关, 后续水驱过程中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大幅度提高, 但高渗透岩心最终采收率均高于低渗透岩心。
关键词聚合物驱    窜流    非均质    浓度    采收率    
Experiment Study on Enhance Recovery Efficiency in Polymer Flooding
ZHAO Jinsheng1 , ZHANG Xing2 , MA Tiantai2 , LI Pan3 , DU Jianping3     
1.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Xi'an Shi you University, Xi'an;;
2. Sheng li Oil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3. Changqing Oil Field Branch
Abstract: With the water flood development, reservoir heterogeneous increase with development and form dominance flow region.During polymer flooding process, polymer often follow high penetrate layer break through and lead to decreas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Simulating high water cut period polymer flooding process experiments to research crossflow law, results show that recovery efficiency change with heterogeneous.With heterogeneous increasing, ultimately recovery efficiency of polymer flood decrease, under the same heterogeneous, oil displacement recovery efficiency is related with polymer concentration.Recovery efficiency of low permeability will enhance more than that of high permeability during water flood after polymer flood, but ultimately recovery efficiency of high permeability higher than that low permeability.
Key words: polymer flood    cross flow    heterogeneous    concentration    recovery    

我国油田大多数属于陆相沉积地层, 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均已进入开发后期, 含水迅速上升, 聚合物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长期受水动力学的影响[1, 2], 形成优势流场, 在驱油过程中引起聚合物单向突进, 导致聚合物发生严重的窜流[3-6], 使聚合物驱油效率降低, 受效井过早见聚, 采出聚合物液浓度高, 降低了驱油效率, 因此研究高含水后期聚合物驱油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研究
1.1 物理模型

实验采用两只单管岩心并联, 岩心管长70 cm, 直径30 mm, 模拟平面非均质, 岩心产出液分别计量, 渗透率级差分别为6、10和20。

1.2 实验条件及步骤

实验用油为油田的脱水原油, 模拟地层温度75℃, 实验温度下原油粘度为32.1 mPa·s, 实验用水为模拟油田地层水。

表 1    地层水参数

聚合物为MO-4000HSF,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 采用DVIII粘度计, 模拟地层温度75℃, 转速为6 r/min, 其浓度与粘度曲线见图 1。从图 1可知, 粘度与浓度呈指数曲线关系。

图 1     聚合物浓度与粘度曲线

实验装置、流程及测试仪器见图 2, 该流程包括实施岩心饱和水、岩心饱和油、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过程。

图 2     聚合物驱油流程 1.泵工作介质;2.平流泵;3, 12, 13.高压容器;4, 11.阀门; 5.六通阀; 6.岩石物理模型; 7.量筒; 8.压力传感器; 9.并联岩心管; 10.压力表; 14.管线; 15.恒温装置; 16.计算机控制系统; 17.电子天平

1.3 实验方法

实验参考石油行业标准SY5345-2007进行, 每根长岩心上等间距分布着3个压力传感器, 对压力进行监测, 实验采用恒速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并联非均质岩心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 注聚浓度为1600 mg/L的聚合物驱油实验结果见图 3

图 3     井联岩心不同级差下采收率综合曲线(1600mg/L)

图 3给出了并联岩心在不同级差下原油采收率的变化状况, 在驱替的不同阶段, 高低渗透率层对综合采收率的贡献不同, 相同渗透率级差下, 高渗透岩心的水驱采收率最高, 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 高渗透岩心的水驱采收率呈上升趋势, 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呈下降趋势, 聚合物驱提高了高低渗透率的岩心的采收率, 相同注聚浓度下, 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 聚合物对高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增加程度不同, 高低渗透岩心聚驱采收率随着级差的增加而降低, 实验条件下高渗透岩心分别提高13.2% (级差6), 8.84% (级差10), 5.62% (级差20), 低渗透岩心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分别为10.22% (级差6), 3.51% (级差10), 1.22% (级差20), 后续水驱过程中, 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增加值均高于高渗透岩心, 由于聚合物增加了高渗透岩心的渗流阻力, 调整了岩心吸水状况, 水沿着低渗透岩心驱替, 提高了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 但总体的采收率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图 4给出了并联非均质岩心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 注聚浓度为2000 mg/L的聚合物驱油综合实验结果。相同渗透率级差(级差为6)条件下, 随着注聚浓度的增加, 高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增加比低渗透岩心高, 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 提高注聚浓度可以提高采收率。实验表明, 在一定的非均质条件下, 由于聚合物窜流的影响, 提高聚合物浓度不能有效地增加采收率。

图 4     并联岩心不同级差下采收率综合曲线(2000mg/L)

图 5图 6是聚合物注入浓度为1600 mg/L, 渗透率级差为6的并联管, 水驱各岩心位置的压力均较低, 水驱开始时岩心的产液百分比按照渗透率大小呈比例分配, 存在严重的指进现象, 高渗透岩心先见水, 综合含水98%以后进行聚合物驱, 在聚合物驱阶段, 压力急剧增加, 随着后续水驱进行, 压力逐渐降低, 但高于初始水驱压力, 聚合物增加了水相粘度, 增加了波及效率, 但随着聚合物剪切粘度的降低, 粘度减小导致驱替压力降低。

图 5     渗透率为0.5μm2各阶段压力图

图 6     渗透率为3μm2各阶段压力图

3 结论

(1) 不同驱替阶段采收率不同, 水驱阶段高渗透岩心的采收率远高于低渗透岩心的渗透率, 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于低渗透岩心中, 聚合物驱阶段, 各岩心的采收率均增加, 高渗透岩心采收率增加值高于低渗透岩心, 后续水驱阶段, 各岩心的采收率都增加, 但低渗透岩心采收率的增加值高于高渗透岩心。

(2)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 对应不同最佳注聚浓度, 该浓度可以有效进入低渗透层延缓聚合物窜流, 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 实验结果表明, 模拟岩心渗透率级差为6时, 最佳注聚浓度为1600 mg/L, 级差为10与20时, 注聚最佳浓度为2000 mg/L。

(3) 注聚压力表明高低渗透岩心中压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聚合物沿高渗透岩心窜流, 高渗透岩心沿程压力波及快呈S形, 低渗透岩心沿程压力相差大, 聚合物未能有效进入岩心, 只是驱替前缘与水互溶扩散、弥散, 随着注聚浓度的增加, 压力升高。

参考文献
[1]
周丽清, 沈平平, 穆龙新, 贾爱林. 注水开发过程中变差函数的变化及孔隙度变化规律[J]. 石油学报, 2001, 22(4): 77-81. DOI:10.3969/j.issn.1001-8719.2001.04.014
[2]
邓玉珍, 吴素英, 张广振, 宗习武. 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理特征变化规律研究[J].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6, 3(4): 44-52.
[3]
高进锋, 张兴建, 杨洪武, 王德顺. 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体系的研制与评价[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8, 37(2): 152-155.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8.02.017
[4]
吕晓华, 唐金星, 等.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及驱油试验[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3(3): 162-163.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3.03.013
[5]
张燕, 宋吉水, 唐金星, 等. 聚合物微凝胶组合驱油效果实验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 34(3): 203-207.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5.03.016
[6]
张宏方, 王德民, 王立军.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21(4): 57-60. DOI:10.3969/j.issn.1000-3754.2002.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