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Vol. 39 Issue (4): 281-283,287
本文选项
  • PDF全文阅读
  • 本文摘要
  • 本文图片
  • 参考文献
  • 扩展功能
    电子期刊订阅
    RSS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许新乐
    甲醇加压精馏塔进料位置对组分、温度分布曲线的影响分析
    许新乐     
    青海大学 化工学院
    摘要:应用Chemsepl软件对甲醇精馏中的加压精馏塔进行模拟, 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讨论了不同进料位置对分布曲线及精馏过程的影响。当进料位置在塔上部3 (理论板)左右时, 进料位置上下的浓度分布曲线斜率相同, 没有出现挟点, 回流比合适, 塔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均匀, 产品合格, 结果符合工业实际过程。
    关键词甲醇    加压精馏    分布曲线    模拟计算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Feed Entrance Point to Distribution Curve in Methanol Press Distillation
    Xu Xinl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Qinghai
    Abstract: The press distillation was simulated by Chemsepl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values were basically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values. The effect of feed entrance point to distribution curve and distillation processes were discussed. When the feed entrance point is the top of No. 3 layer, the slope of distribution curve is same in close to feed entrance point. There has not pinch point. Reflux ratio is suitable, and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The product is up to standard and the results accord with real in-dustrial process.
    Key words: methanol    press distillation    distribution curv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措施的进一步实施, 节能型甲醇精馏工艺已成为粗甲醇精制的发展趋势。节能型工艺中加压塔是保证精甲醇产品质量、实现双效精馏的重要单元。其物料平衡、热量平衡、汽液平衡是过程正常操作的保证[1]

    加压塔的设计和操作中, 理解组成和温度相对塔板的分布曲线是做好三个平衡重要方法。精馏塔沿塔向下的分布曲线表征了分离条件的许多信息。浓度分布曲线的形状表示了回流比是否过低或过高, 进料位置是否正确, 温度分布曲线表示了是否可能存在测量点和可控性问题[2]

    本文以Chemsep软件为工具, 对加压精馏塔进行模拟计算, 分析不同进料位置下的分布曲线, 研究分布曲线对甲醇精制的影响。

    1 系统模拟
    1.1 模拟模型

    粗甲醇精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分离过程, 物系中的主要组分为甲醇、水, 另外还有轻组分(主要是二甲醚和少量气体)及高沸物(主要是异丁醇)。模拟计算中采用如图 1所示的流程, 采用30块理论板、进料位置为第3块板(从塔顶向塔釜数)。进料为预塔处理后的预后甲醇, 存在甲醇、水、轻组分、重组分。计算过程中以甲醇和水为关键组分。塔顶产品为精甲醇, 塔釜为水、甲醇及重组分。

    图 1     模拟流程

    1.2 基础数据

    以某厂天然气为原料, 30×104 t/a的甲醇生产为模拟对象, 经预精馏塔精馏后的预后甲醇主要的组成为(质量分数) :甲醇:0.8315, 水:0.1684, 乙醇:7.44×10-5, 异丁醇:2.56×10-5。塔顶压力P=0.55 MPa。

    1.3 热力学方法

    模拟结果与实际工业过程的吻合程度与采用的模型、热力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由于醇水体系的非理想性较强, 模拟计算过程中相平衡常数采用Wilson方程, 热焓采用Excess模型, 牛顿法求解[3, 4]。利用此模型对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塔顶压力P=0.55 MPa情况进行模拟计算, 得到塔内温度分布结果如图 2所示。与实际操作过程温度分布情况比较发现:模型计算结果基本符合生产实际, 证明模型有一定的可靠性, 可以应用于模拟计算与分析。

    图 2     加压塔内温度分布

    2 计算结果
    2.1 浓度分布
    2.1.1 甲醇浓度分布

    分别以3、10、20、25 (理论板)为进料位置对加压精馏塔进行模拟计算, 得到不同进料位置下塔内甲醇的浓度分布如图 3所示。除了3、25进料外, 其他进料位置下甲醇浓度曲线都在进料位置的上下位置出现挟点, 在此点上下浓度分布曲线的斜率不同, 存在不正确的精馏速率的现象。如图 3所示, N进料=10的进料位置时, 进料位置以下(10板至24板)甲醇的浓度始终保持在0.8% (摩尔分数)没有变化, 表明这些塔板对甲醇的提纯没有起到作用, 塔中10板至24板出现一段浓度没有变化的长线段即死区, 而进料位置以上(9板至1板)甲醇的浓度开始从0.8%迅速变向1%, 分离很快。从10板至24板浓度保持0.8%不变, 到9板至1板浓度迅速变向1%接近的过程中, 进料位置上下分离速率变化很大, 出现不正确的精馏速率, 必然会引起塔内质量平衡的问题。如果以此为进料位置, 在达到分离要求的前提下, 要消除挟点, 必须提高回流比, 但会导致能量消耗加大。

    图 3     不同进料位置下塔内甲醇液相浓度分布

    N进料=20的进料位置情况与N进料=10时相似。从浓度分布曲线看N进料=25浓度变化比较合适, 没有出现上述情况, 但是塔顶乙醇含量不满足产品规格的要求(见下面的计算结果), 达不到产品要求的分离纯度, 若以此含量作物料衡算必然不符合合格产品条件下的物料衡算, 因此是不正确的质量平衡。而N进料=3时, 虽然也存在浓度没有变化的长线段, 但此时甲醇的浓度已达到产品规格要求的纯度, 不需要再分离。从塔顶到24板的分离作用主要体现在脱除乙醇上。

    2.1.2 乙醇浓度分布

    经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进料位置下塔内乙醇的浓度分布曲线如图 4所示。当进料位置为3时, 曲线光滑, 乙醇在塔内的浓度变化连续、均匀; 不存在浓度没有变化的长线段(死区)。塔内每一块板均对乙醇起到了分离作用; 进料位置上下分布曲线的斜率相同, 没有出现挟点, 进料位置上下精馏速率正确; 塔顶馏出物的纯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的纯度, 满足质量平衡。

    图 4     不同进料位置下塔内乙醇液相浓度分布

    而其他进料位置时进料位置处有挟点, 如N进料=10时, 进料位置以下从11板至20板浓度几乎不变, 进料位置以上从9板到1板浓度变化极快, 10板进料位置出现挟点, 进料位置上下处精馏速率不正确, 必然会影响质量平衡。

    N进料=25时, 虽然在图 3中甲醇的浓度变化基本正常, 但从图 4中看到:乙醇浓度变化曲线出现挟点, 也表现出上述不正常的情况。并且此时塔顶乙醇的含量为8.727×10-6, 达不到产品要求的乙醇浓度小于100×10-6的要求, 无法满足低乙醇甲醇生产的要求。因此也是不正确的进料位置。

    2.1.3 水、异丁醇浓度分布

    水、异丁醇在塔内的浓度分布曲线如图 5图 6所示。表现出的状况与上面的分析类似。水在20板以上浓度迅速向零接近, 而异丁醇在12板以上浓度迅速向零接近。浓度也出现了几乎不变的区域, 此时的塔板对水和异丁醇的分离没有分离作用, 分离作用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减少甲醇中乙醇的含量。

    图 5     不同进料位置下塔内水的浓度分布

    图 6     不同进料位置下塔内异丁醇液相浓度分布

    从四个组分的浓度分布曲线看, 甲醇加压精馏塔的进料位置选择在靠近塔顶(理论板数为3)时均没有出现挟点, 进料位置上下的浓度分布曲线斜率相同, 进料位置上下的精馏速率正确, 浓度分布均匀, 回流比合适, 产品合格。与实际工业生产一致。

    2.2 温度分布

    精馏塔内, 温度分布主要反映了物流的组成。塔内温度变化和浓度变化趋势相符, 不正确的浓度分布表现出不正确的精馏速率和不正确的温度分布, 进而影响塔的热量平衡。进料位置为3时, 塔内温度分布均匀, 如图 7所示。从可控性上讲, 图中K点均很不适于控制, 因为该点温度变化十分灵敏, 在很窄的范围内, 温度就由上限值变化到下限值, 从而使这种信号不能用于控制。当N进料=3时(N进料=10、20、25时经上述讨论是不正确的进料位置, 故不予考虑), 从26板到30板温度就从388K变化到400K。而此体系的温度变化范围是从387K~400K, 在很窄的塔板范围内温度就会从下限387K变化到400K, 故该区域内的控制点K的温度变化灵敏, 不便于控制。而测温点S, 具有稳定的信号, 便于操作控制。从图 7中可以看到:从2板到24板的很宽范围内温度基本恒定在388K, 只要控制好S点的温度在388K附近, 就能保证塔顶的温度在387K附近而不会上升, 因此这种稳定的信号是便于控制的。

    图 7     塔内温度分布曲线

    3 结论

    (1) 分布曲线给出了分离条件的许多信息。正确认识分布曲线, 就很容易决定如何改进设计和操作条件, 有利于保证过程平稳操作。

    (2) 加压塔的进料位置影响到各个组分的浓度分布, 不适宜的进料位置影响精馏过程的速率, 进而影响加压塔的质量平衡, 热量平衡。进料位置为3左右时, 塔内各组分浓度变化均匀, 浓度曲线在进料位置没有挟点, 进料位置上下处分布曲线斜率相同, 精馏速率正确, 为塔内的三个平衡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塔顶馏出物符合产品规格的要求, 有利于操作生产。

    参考文献
    [1]
    宋维端, 肖任坚, 房鼎业. 甲醇工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 290.
    [2]
    罗斯L M. 实用精馏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 52.
    [3]
    陈银生, 应于舟. Aspen工程软件在甲醇精馏工艺设计中的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 34(4): 252.
    [4]
    许新乐. 基于ChemsepL的甲醇预精馏塔模拟与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7, 36(3): 189-190.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7.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