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是已发现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2倍以上,约为2.1×1016m3[1]。天然气水合物的客体分子主要是CH4,这是一种优质、高效、安全的能源。另一方面,温室气体CO2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CO2置换法能够使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CO2气体长期储存同时进行,因此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有经济和环境上的双重意义。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4]。
CO2-CH4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研究是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基础。Adisasmito等[5]测量了CO2-CH4混合气体H-V-LW相平衡数据;Dholabhai等[6]考察了CO2-CH4混合气体在纯水和电解质溶液(包含NaCl、KCl和CaCl2)中由水溶液、水合物和气相组成的三相平衡条件,研究表明电解质溶液对水合物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hgaki等[7]测量了CO2-CH4混合气体水合物定温三相平衡线,并报道了压力、气相组分和水合物组分之间的热力学关系。Servio等[8]在新己烷的存在下,测量了20/80(y,%)和50/50(y,%)的CO2-CH4混合气体在纯水中的起始水合物形成条件,发现20/80(y,%)气体混合物形成结构H型水合物,50/50(y,%)混合气体在温度高于277.5K时形成结构I型水合物,而在此温度之下则可能会形成结构H型水合物或者结构I型和结构H型混合水合物。Seo等[9, 10]利用等压温度搜索法测定了CO2-CH4混合气体H-V-LW相平衡条件,并给出了混合气体较高四相点Q2(H-LW-LC-V)。但H-V-LW相平衡条件和Q2点在CO2含量较高时,数据不够全面,而且Seo所得出的混合气体较高四相点Q2仅为一点。由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图可知,混合气体的四相共存状态(H-LW-LC-V)应该为一条曲线。
为了补充混合气体H-V-LW相平衡实验数据和进一步确定CO2-CH4混合气体四相共存状态,本文利用建立的相平衡测试装置,对3组CO2-CH4混合气体H-V-LW相平衡条件及混合气体较高四相点Q2进行了测定,为工业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和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是在水合物相平衡测试装置中进行的,实验系统如图 1。该装置主要包括反应釜、压力和温度测量装置、数据采集系统、恒温空气浴、低温恒温浴槽、磁力搅拌器、真空泵以及活塞容器等。本实验装置的核心部件是带视窗的高压反应釜,下端正对方向上有两个玻璃视窗,在观察窗外有一光源,便于观察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过程。反应釜设计体积1 L, 最高工作压力20 MPa,可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5℃~90℃。反应釜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布置了Pt100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气相和液相或固液混合相的温度,精度为±0.1K。采用PTX7517两线制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反应釜中压力,量程为16 MPa,测量精度为±0.032 MPa。实验过程中磁力搅拌器既可以加速水合物形成,同时确保釜内温度均匀。实验选用甲烷、二氧化碳3组混合气体,组成见表 1。水为作者自制的蒸馏水。
实验前用蒸馏水把反应釜清洗2次,然后抽真空。为了尽可能地排除系统中的空气,用实验气体置换两次,然后再次抽真空。在反应釜中注入适量的蒸馏水和气体试样。水合物形成条件的测定采用恒温压力搜索法[11, 12]进行。降低恒温浴槽的温度,当反应釜中温度达到实验设定温度,保持反应釜内温度不变。通过手泵调节活塞容器的体积来调节压力,使压力值高于相平衡预测值1 MPa左右,通过视窗来观察,确定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这时釜内将形成大量的水合物,然后降低压力促使水合物分解,搜索水合物相平衡条件。当在某一压力、温度条件下,反应釜中仅有极少量的水合物存在,并能维持3 h~4 h不分解,则将反应釜内压力降低0.05 MPa。如果水合物完全分解,则反应釜中的压力可看成该温度条件下的相平衡压力。否则重新调整反应釜内压力至较高值,反复进行试验,直到实验体系达到平衡状态。重新设定反应釜的温度,测定该温度下的水合物形成条件。
本文采用准静态过程法[13]测量CO2-CH4混合气体的较高四相点Q2。按上述测量实验步骤,实验体系的初态将会落在H-V-LW相平衡线上时,然后逐步升温,到某一温度下,气体水合物开始融化并出现了液相二氧化碳,此时试样的状态为四相共存状态,即Q2点。
为了检测本实验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实验首先测量了甲烷、二氧化碳气体水合物形成条件,与文献[5]数据一致。接着测定了在273.7K~284.2K温度范围内混合气体体系水合物的生成条件,一共测量了12个数据点,实验结果见图 2。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CH4含量提高,平衡压力明显升高,这也说明在CO2与CH4水合物的置换反应中,存在着相当大的推动力。
当二氧化碳超过84.2%(y)时,混合体系水合物H-V-LW线非常接近于纯二氧化碳水合物H-V-LW线。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当混合气体形成结构I型水合物时,两种分子将进行竞争,最后二氧化碳分子能进入大部分大晶穴,而甲烷只能进入小晶穴和小部分大晶穴。文献[14]也解释了相似的现象。
在实验中测试了CO2-CH4混合气体水合物的较高四相点。和单纯气体较高四相点大有不同,混合气体水合物在四相共存状态下,温度和压力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并不是定值,这表明二元气体有多个较高四相点Q2。
首先测定了CO2的较高四相点Q2,与文献[14]数据验证,表明该法能准确测定Q2点。接着考察了混合体系的四相点,测试结果见表 2和图 3。
从表 2可以看出,随着甲烷含量提高,较高四相区融化开始和融化结束的温度、压力也随着增加。由图 3可见,随着混合气体甲烷含量的增加,融化开始到融化结束的四相点压力差和温度差范围显著扩大,压力差最小为0.07 MPa,最大为0.2 MPa,温度差最小为0.21K,最大0.34K。
(1) 本文测定了CO2-CH4混合气体体系的H-V-LW相平衡条件。给出了3组混合气体水合物H-V-LW相平衡线。
(2) 利用准静态过程法测定混合气体水合物的较高四相点Q2(H-LW-LC-V),结果表明混合气体存在着多个Q2点,而且随着甲烷含量提高,四相共存状态温度、压力范围也随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