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Vol. 39 Issue (6): 505-509
龙岗气田水异层回注可行性研究
黄小琼1 , 何益杉2 , 武云云3 , 杨海博3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气矿;
3.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摘要:目前对气田水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异层回注处理, 但对不同气藏的气田水进行回注时, 要保证回注成功和回注系统正常运行, 必须进行配伍性实验。针对龙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气田水的水质特征, 与回注层沙二段岩心进行了配伍性实验, 研究了龙岗气田水异层回注的可行性, 评价了影响回注的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岩心伤害实验的基础上, 推荐了气田地层水回注的水质指标, 确定了最佳混注比例。
关键词气田水    沙二段    回注    配伍性    
The Feasibility Study on Gas Field Water Heterostrate Recycling of Longgang Gas Field
Huang Xiaoqiong1 , He Yishan2 , Wu Yunyun3 , et al     
1.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PetroChina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2. Central Sichuan Oiland Gas District, Pet 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3. The Ge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Abstract: The most effective processing mode to gas field water is heterostrate recycling, but recycling gas field water for different reservoir, ensuring the success of recycling, we should carry on the matching experiments. Aiming at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eixianguan group and Changxing group in the area of Longgang, we proceed the matching experiments with drilling cores of recycling layer Sha'er section, thereby recognized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reinje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tudy the heterostrate recycling feasibility of gas field water in the area of Longgang.On the basis of drilling core damage experiments,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on gas field formation water recycling and obtains the best mixture ratio.
Key words: gas field water    Sha'er    reclycling    compatibility    

气田水通常是指在采气过程中随天然气一同带出地面的地下水[1], 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固体悬浮物、各种无机盐、石油类等污染物质。大量气田水被带至地面, 对气田水的处理制约和影响了天然气的生产。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土壤板结, 引起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那些产水量大和无外排条件的气田水, 一般都采用回注方式进行处置[2-5]。沙二段虽然作为气田水回注的首选层位, 但必须通过水质配伍性实验, 证实气田水异层回注的可行性。若气田水得以回注地层, 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6, 7]

1 回注层概况

选取龙岗001-U3井沙二段作为回注层位基本地质特征分析, 沙二段岩心取样深度为1931.93 m ~1938.81 m, 岩性为灰色细砂岩, 其中石英含量为27%, 长石含量为61%, 粘土矿物绝对含量为11%, 方解石1%。粘土矿物相对含量为高岭石35.2%, 绿泥石35.5%, 伊/蒙间层29.4%, 间层比25%。

岩心孔隙度为5.88%~9.52%, 平均为7.56%;渗透率为0.06×10-3 μm2~0.54×10-3 μm2, 平均0.18×10-3 μm2; 储层压力为23.91 MPa, 温度为50℃。

沙溪庙组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 偶见微裂缝。自生石英和粘土矿物胶结岩石, 粘土矿物呈薄膜状(图 1)。图 1 (b)图 1 (a)方框的局部放大。

图 1     沙二段发育少量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孔喉连通性差,龙岗U3井,J2S2,1933.97m

从敏感性矿物和储层特征综合分析, 回注层潜在主要损害形式为酸敏和水敏损害, 其次为应力敏感性、速敏等损害。沙二段作为污水回注层需有理想的裂缝, 做评价实验必须对岩心人工造缝才能满足要求。

2 龙岗气田产出水特征
2.1 水质组分分析

长兴组产出水矿化度高, 总矿化度为98.45 g/L; 飞仙关组产出水矿化度较低, 总矿化度仅为26.95 g/L, 水型均为CaCl2型。气田产出水组分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龙岗气田产出水化学组分分析

2.2 气田水的水质特点

分析回注井气田水处理前的水质监测结果发现, 龙岗气田采出水的主要特点有:

(1) 水中悬浮物含量高, 颗粒粒径大。分析回注井处理前的气田采出水水质, 发现水中悬浮物含量普遍很高, 长兴组污水固悬物含量达到626 mg/L, 飞仙关组污水固悬物含量为255.3 mg/L; 颗粒粒径大, 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小于10 μm的只占9.42%;污水水样中固悬物成分主要是SiO2、CaCO3、S8等。

(2) 低含油率, 高含挥发酚、硫化物等有害物质。气田采出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 其中包括挥发酚、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污水含油率 < 0.5 mg/L; 其COD值从几百、几千甚至上万毫克每升不等; S2-含量为820 mg/L~1600 mg/L。

(3) Cl-含量高。气田水中的含盐量普遍较高(见表 1), 对设备、管道将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如某井在2008年11月上试作业时取出油管发现, 油管节箍坑蚀严重, 坑深4.5 mm左右, 其它部位为均匀腐蚀, 分析认为是气田水中Cl-含量较高所致。

3 储层敏感性评价

针对污水回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敏感性损害, 采用行业标准SY/T5358-2002《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了回注层的敏感性损害类型和程度。实验结果为:

(1) 沙二段速敏损害程度为无~弱, 主要原因是储层低渗致密, 成岩作用强, 可移动地层微粒数量少, 难于发生运移, 发生速敏损害机率和程度就很小。因此, 仅从速敏损害角度看, 污水回注无需考虑临界流速。

(2) 沙二段缺乏地层水资料, 标准SY/T5358-2002以及相关文献推荐使用8×104 mg/L标准盐水作为实验工作液; 沙二段根据标准盐水, 实验结果表明沙二段水敏指数为43.50%~66.72%, 平均为55.35%, 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中等偏强。根据水敏实验可判断入井液的最佳矿化度为 > 1/2倍标准盐水矿化度, 即 > 4×104 mg/L; 而龙岗气田长兴组产出污水矿化度均大于该矿化度, 因此回注时不会发生水敏性损害。飞仙关组矿化度为2.7×104 mg/L, 单独回注可能会发生水敏, 但是沙二段中水敏性的矿物伊/蒙间层相对含量为29.4%, 间层比25%, 绝对含量低; 如果飞仙关组、长兴组混合回注会预防水敏损害。

(3) 沙二段储层盐酸酸敏损害率为11.38%~61.25%, 酸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极强; 土酸酸敏损害率为16.10%, 酸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回注层酸化, 预防酸敏损害。

4 产出水之间的配伍性评价

表 1可知, 气田产出水含有一定量的Ca2+、Mg2+等硬离子, 且HCO3-浓度高, 两层位产出污水是否配伍是决定能否回注的关键参数, 下面通过热力学理论和实验直接评价其配伍性。

4.1 回注水结垢类型预测

结垢预测是参照SY/T0600-1997《油田水结垢趋势预测》, 对污水是否配伍进行热力学预测。

(1)碳酸盐结垢机理与预测。目前常用的预测碳酸钙结垢趋势的方法, 一是Stiff和Davis经验(SI)法, 二是Ryznar提出的稳定指数(SAI)法和饱和指数法, 结果见表 2表 3

表 2    回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混合水CaCO3结垢趋势预测

表 3    饱和指数法预测地层水/注入水CaSO4结垢情况

运用饱和指数法和稳定指数法分别对P2ch、T1f单一产出污水, P2ch:T1f=2:1、P2ch:T1f=1:1、P2ch:T1f=1:2混合水在回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P2ch、T1f污水回注呈轻度或不结碳酸盐垢趋势。

(2)硫酸盐结垢机理与预测。硫酸盐垢主要为硫酸钙, 硫酸钙(石膏CaSO4·2H2O、硬石膏CaSO4)是采油注水过程中最常见的盐类沉积类型。运用饱和指数方法预测是否结CaSO4垢, 预测结果是饱和度指数都小于0, 为欠饱和状态, 不能形成垢。

从预测结果可知:无论是单一产出水样还是相互混合后水样, 在沙二段储层温度、压力下只可能发生碳酸盐结垢, 不能形成硫酸盐垢。

4.2 配伍性静态实验评价

注入水之间配伍性的好坏, 关系到产出污水能否顺利注入, 一旦不配伍水注入地层, 对回注层造成的伤害将是破坏性的。下面通过静态实验进一步分析其配伍性实验。

(1)实验步骤: ① 先将处理前回注污水和地层水, 排除水样杂质等的干扰; ②将产出污水(P2ch、T1f)按不同比例(1:0、2:1、1:1、1:2和0:1)混合好后, 装入试管中, 然后放入高温高压反应釜, 在储集层温度条件下放置2 h以上; ③观察实验现象, 测定浊度变化, 评价回注污水之间的配伍性。

(2)实验所用水样: ① 2009年7月14日收集的长兴组地层水(P2ch), 龙岗001-2井; ② 2009年7月14日收集的飞仙关组地层水(T1f), 龙岗1井。实验结果见表 4

表 4    回注污水在储层温度下配伍性评价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①长兴组地层水在沙二段储层温度(50℃)下水质变黑, 见少量沉淀, 浊度值变大。其原因是污水在空气中曝氧, 温度再次升高, 硫化物不稳定, 导致其污水变黑; ②按P2ch:T1f =2:1混合水样, 浊度值变大, 并见少量沉淀, 配伍性一般; ③其他水样均表现为配伍, 浊度值小。总体趋势为:随着T1f污水比例增加, 配伍性变好。

5 产出水与回注层配伍性评价

在污水回注过程中, 储层敏感性矿物如高岭石、伊/蒙间层、伊利石、绿泥石等, 最容易与注入水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 其结果是使回注层的吸水能力和注入能力下降, 即发生储层损害, 损害程度可用储层渗透率的下降程度来表示。

5.1 配伍性动态实验

为准确评价龙岗气田水异层回注的可行性, 确定合理的气田水回注水质指标, 进行了岩心动态驱替实验研究。

实验选取沙二段储层的天然岩样, 对目的层岩心进行人工造缝, 模拟目的层在具有裂缝情况下的回注情况。根据渗透率变化程度评价产出水与储层间的配伍性。

实验步骤:

(1) 岩心人工造缝并测出缝宽, 测试基本物性参数;

(2) 真空饱和相应的地层水, 浸泡24 h以上;

(3) 地层水驱替岩心, 流速控制在临界流速以下(最好为0.8倍临界流速), 避免微粒运移, 驱替稳定后测试渗透率Ki;

(4) 注入水驱替10 PV、20 PV、30 PV、40 PV、50 PV、60 PV、80PV, 测其相应的渗透率Kr;

(5) 根据注入污水80 PV后岩心渗透率Ki和原始地层水渗透率Kr比率判断其配伍性。一般来说, 若Ki/Kr≥0.70, 则配伍性好, 无伤害;

(6) 分别评价单一气田产出水(P2ch; T1f)、不同比例的混合产出水(P2ch: T1f=2:1;P2ch: T1f=1:1;P2ch: T1f=1:2)与沙二段回注层岩心动态流动实验,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结果见表 5

表 5    沙二段岩心与气田水的适应性评价实验

表 5可以看出, 在驱替80PV时, P2ch产出水对沙二岩心造成的损害率平均为66.91%, 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 P2ch:T1f=2:1混合污水对沙二岩心造成的损害率平均为48.34%, 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 P2ch: T1f=1:1混合污水对沙二岩心造成的损害率平均为38.35%, 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 P2ch:T1f=1:2混合污水对沙二岩心造成的损害率平均为40.01%, 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 T1f产出水对沙二岩心造成的损害率平均为51.66%, 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因此, 为避免沙二段储层的回注能力减弱, 气田水尽量在P2ch:T1f= (1:1) ~ (1:2)混合比例之间进行混注。通过对比观察实验前后岩心电镜发现, 造成岩心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岩心缝面被盐析晶体、悬浮固相等覆盖在表面, 对岩心造成一定伤害。

5.2 产出水对粘土矿物的影响

(1) 将同一层位的岩心碎块烘干, 捣碎;

(2) 按沉降法抽提粘土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对回注层位进行X射线衍射粘土矿物分析;

(3) 将抽提的粘土分别放入5种混合水中(1号P2ch:T1f=1:0;2号P2ch: T1f=0:1;3号P2ch:T1f=2:1;4号P2ch: T1f=1:1;5号P2ch:T1f=1:2)浸泡, 在沙二段储层温度下密闭浸泡一周; 做X衍射分析, 并与浸泡之前做对比分析(重点是粘土矿物)。

重点对比浸泡前后粘土矿物衍射曲线可以发现:储层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 在五种混合水水样中浸泡一周后, X衍射曲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说明粘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混合水样对沙二段岩心的敏感性矿物的影响小。

通过实验前后岩心的电镜观察发现, 混合水样对岩心做驱替实验后, 盐析晶形发育好并充填孔隙或覆盖在颗粒表面, 在缝面及断面均可见大量的悬浮固相覆盖在表面上, 岩心表面形态变得模糊不清, 说明污水回注对目的层岩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图 2     驱替实验后,大量盐析晶体和悬浮物充填空隙,形态模糊,龙岗U3井,J2S2, 1932.31m~1936.53m

另外, 本文建立了四级污水对沙二段岩心做驱替实验, 通过流动实验评价综合指标下污水使储层渗透率降低的程度, 结合实际情况, 推荐适用于该区污水回注过程中的水质标准。由于产出污水中含油率低, 因此本次评价不做重点评价, 结果见表 6

表 6    沙二段与不同固悬物含量、粒径中值水质指标的适应性评价

表 6可以看出, 随着对水质要求的提高, 驱替后岩心渗透率的保留率也逐步增高, 四级污水水样对岩心的损害程度已控制在30%之内, 直接回注对地层的损害很小, 达到回注要求, 当然这对现场的注水工艺也提高了要求。渗透率较高的岩心对颗粒粒径大小和固悬物含量更加敏感。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 将水样水质指标控制在SS≤20 mg/L, d≤3 μm, 其他指标参考行业标准。

6 结论与建议

(1) 根据储层敏感性实验可知, 储层无速敏; 中等偏弱~中等偏强的水敏性; 中等偏强的酸敏。

(2) 无论是单一产出水样还是相互混合后水样, 在沙二段储层温度、压力下只可能发生碳酸盐结垢, 不能形成硫酸盐垢。

(3) 从静动态配伍性实验结果可知, 混合水样对沙二段岩心的敏感性矿物的影响小, 回注沙二段储层的污水最佳比例为P2ch:T1f= (1:1) ~ (1:2)。

(4) 推荐气田水回注的水质指标为:固悬物含量SS≤20 mg/L, d≤3 μm, 其他指标参考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叶燕, 高立新. 对四川气田水处理的几点看法[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2, 30(5): 263-266.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2.05.011
[2]
徐菊芳, 李伟, 肖科, 等. 中坝须二气藏与雷三气藏气田水回注配伍探讨[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2, 31(5): 283-285.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2.05.018
[3]
李古向. 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技术[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111-212.
[4]
杨海博, 唐洪明, 耿亭, 等. 川中气田水回注大安寨段储层配伍性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1): 79-82.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0.01.022
[5]
向斌, 等. 气田产出地层水回注水质指标实验研究[J]. 钻采工艺, 2007, 30(1): 116-117. DOI:10.3969/j.issn.1006-768X.2007.01.041
[6]
胥尚湘. 气田产出水回注问题探讨[J]. 油气田环境保护, 1993, 3(2): 15-20.
[7]
刘兴国. 油气田采出水的回注[J]. 天然气工业, 1995, 15(5): 72-76.
[8]
杨旭, 俞平仁, 卢富国. 气田水回注的水质问题及回注井选择[J]. 油气田环境保护, 1996, 13(3):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