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 Vol. 40 Issue (6): 567-570
LPG铜片腐蚀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
唐晓东1 , 赖先熔2 , 曾玉祥3 , 黄元东3     
1.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厂;
3.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
摘要:实验对温米采油厂提供的液化石油气(LPG)样品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确定引起LPG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是H2S含量超标,样品LPG的硫含量为2.55 μg/g。采用干法加速评价法来脱除LPG中的H2S。从常用的脱硫剂中评选出CNDS-1为最优脱硫剂,其最佳脱硫操作条件为吸附温度20 ℃~40 ℃,空速0.8 h-1~1.5 h-1。在最佳条件下,可将LPG中的H2S含量从302.40 μg/g降到0.30 μg/g以下,LPG铜片腐蚀实验合格,CNDS-1对H2S的吸附硫容量为8.20%(w)。根据对CNDS-1脱硫效果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固定床干法脱硫的原则工艺流程。该脱硫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和操作费用低,无新增能耗,可以满足LPG产品铜片腐蚀合格的要求。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    铜片腐蚀    硫化氢    脱硫剂    吸附脱硫    
Causes Analysis and Solution Research on Copper Corrosion of LPG
Tang Xiaodong1 , Lai Xianrong2 , Zeng Yuxiang3 , et al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Sichuan, China;
2. Sichuan Vinylon Works, Sinopec Group, Chongqing 401220, China;
3. PetroChina Tuha Oilfield Company, Shanshan 838202,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samples provided by Wenmi Oil Extraction Plant a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the excessive level of H2S content which causes the failure of LPG copper corrosion, and H2S content of the samples is 2.55 μg/g. In this study, H2S is removed by accelerated evaluation of solid adsorption. CNDS-1 is selected from the common used desulfurization agents as the optimal sorbent. The opti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CNDS-1 are: adsorption temperature is 20℃- 40℃, space velocity is 0.8 h-1-1.5 h-1.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H2S content can be reduced from 302.4 μg/g to 0.3 μg/g below, LPG copper corrosion test is qualified and sulfu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NDS-1 is 8.2%(wt). According to the desulfuriz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the principle process flow is put forward.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s simple, 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st is low, and no additional energy loss, which can be qualifi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pper corrosion.
Key words: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opper corrosion    H2S    desulfurization agent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吐哈油田温米采油厂的轻烃装置于1995年9月建成投产,设计天然气处理量为50×104 m3/d,经过1998年扩容改造后,装置设计处理量达到70×104 m3/d,产品主要有天然气、稳定轻烃和液化石油气(LPG)。其中LPG的产量为2×104 t/a,但从2008年到现在,该厂产出的LPG经常出现铜片腐蚀不合格问题,LPG质检报告中铜片腐蚀项不合格,为2级腐蚀。因此,对温米采油厂生产的LPG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确定LPG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温米采油厂生产合格质量的LPG产品至关重要。

1 实验
1.1 实验药品、仪器及样品

实验药品:CdCl2、BaCl2、吲哚醌(靛红)、六氢吡啶、活性炭、氧化锌、5A分子筛(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浓硫酸(98%(w),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生产);CNDS-1精脱硫剂(陕西超能石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H2S标准气样(纯度99.99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生产)。

实验仪器:GLC-200微库仑硫含量测定仪(江苏姜堰分析仪器厂生产),m305465铜片腐蚀测定仪(西化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实验样品:原料天然气(20 ℃,密度0.902 2 kg/m3,压力0.20 MPa);液化气A(20 ℃,密度521.7 kg/m3,压力0.98 MPa~1.18 MPa);干气(20 ℃,密度0.783 5 kg/m3,压力1.18 MPa);稳定轻烃(20 ℃,密度637.7 kg/m3;分离器废水,均由吐哈油田温米采油厂提供)。液化气B(不含硫,20 ℃,密度525.6 kg/m3,压力2.00 MPa,由西南油气田川中气矿提供)。

1.2 实验方法

钢瓶1、2中分别装有不含硫的液化气B和H2S标准气体,通过调节液化气B和H2S的流量,将无硫LPG和H2S标准气通入配气罐3。从混合LPG取样点A分析配气罐3中LPG的硫含量,直到配气罐3中LPG的硫含量达到所需值。配气罐3中的LPG经流量计调节到合适的流量就可通入填料塔4,进行固体吸附脱硫实验。填料塔4的出口B处是净化LPG取样点,可对净化LPG的硫含量进行监测和铜片腐蚀试验,之后的净化气去火炬燃烧。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图 1     LPG干法吸附脱硫实验装置示意图 (1-LPG钢瓶;2-H2S标准气钢瓶;3-配气罐;4-填料塔A-原料LPG取样点;B-净化LPG取样点)

1.3 分析方法

(1) 含硫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原料天然气、LPG、干气和轻烃中的活性硫化物采用CdCl2溶液检测H2S[1];采用靛红浓硫酸溶液检测硫醇[1];采用六氢吡啶显色法检测单质硫[2];分离器废水采用CdCl2溶液检测S2-,BaCl2溶液检测SO42-

(2) 样品中总硫含量检测:采用SH/T 0235-1992《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测定。

(3) LPG铜片腐蚀试验:采用SH/T 0232-1992《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测定铜片腐蚀等级。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LPG铜片腐蚀不合格原因分析

通过文献调研,引起LPG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3-7]主要为:在常温常压下,单质硫和H2S能直接与铜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Cu2S;硫醇在常温常压下不与铜发生反应,但是微量氧存在时会与铜发生反应;LPG中含有的碱性物质能与铜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铜胺络合物,该络合物再与H2S及铜发生反应,生成Cu2S。由于温米采油厂生产的LPG不经过碱洗处理,所以,只对各样品气中的硫化氢、硫醇、单质硫这3种活性硫化物和分离器废水进行硫化物定性分析。

2.1.1 各项样品中活性硫化物定性、定量分析

通过对活性硫化物进行分析,在原料天然气、LPG和干气中均发现有H2S,无硫醇和单质硫,分离器废水中不含S2-和SO42-。显然,造成LPG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是LPG中的H2S含量超标。因此,需要对温米采油厂各个样品中的H2S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样品中的硫含量分析及活性硫化物检测

表 1看出,原料气、LPG和干气中均检测出H2S,H2S属于活性含硫化合物,可导致LPG铜片腐蚀不合格。轻烃中有微量含硫化合物,但是低于定硫仪的检测下限,原因是H2S的沸点(-60.4 ℃)远低于丙烷的沸点(-42.1 ℃),在闪蒸过程中,H2S会优先溢出进入LPG,从而使轻烃中H2S含量减少。

2.1.2 H2S来源分析

从前述的分析可知,引起温米采油厂LPG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是H2S超标。油气田中的H2S成因主要有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生物还原成因、次生成因等[8-10]。通过调研吐哈油田温米采油厂所属油田的储集层化学组成、人工改造对储集层的影响等资料,对H2S的来源进行分析。

(1) 温米采油厂长期不定期使用酸化压裂作业,酸液与粘土矿物中含铁矿物黄铁矿FeS2反应,生成的H2S直接进入原油中,是造成LPG中H2S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2) 分离器废水中未检测出SO42-,表明从地层中随原油一起带出的地层水中没有溶解硫酸盐,地层中硫酸盐的含量极低。因此,可以排除由硫细菌还原硫酸盐而产生H2S气体的推测。

2.2 干法脱硫实验条件的评选

LPG脱硫的方法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11-13]。对于硫含量较低或处理量较小的LPG,主要采用干法脱硫,如活性氧化锌、氧化铝、活性炭等;而对于含硫量较高、处理量大的LPG,主要采用醇胺法和碱洗法等湿法脱硫。根据温米采油厂LPG中H2S含量低的特点,本实验采用固体吸附剂脱硫法,考察各种脱硫剂的脱硫效果并评选出最佳操作条件。为加快实验进程,配制高含H2S的模拟LPG原料,采用加速实验法进行LPG脱硫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见表 2),LPG中H2S含量≤0.30 μg/g时,铜片腐蚀试验合格。

表 2    LPG中H2S含量与铜片腐蚀等级的关系

2.2.1 脱硫吸附剂的筛选

配制硫化物含量为302.40 μg/g的模拟LPG,对活性炭、ZnO、5A分子筛和CNDS-1精脱硫剂的硫容进行评价。由于吸附剂的硫容量大,实验耗时长,所以实验采用少量吸附剂来节约实验时间。选用规格为直径4 mm,高10 cm的不锈钢管作吸附管,将吸附剂研碎,筛选出粒径0.5 mm~1.0 mm的颗粒装入吸附管。实验条件:温度20 ℃,四种吸附剂的装填量为1 mL,LPG空速2.0 h-1,每隔8 h分析一次硫含量,当净化后LPG的硫含量高于0.30 μg/g视作穿透,停止实验。四种吸附剂的性质如表 2,实验结果见图 2

表 3    脱硫剂理化性质

图 2     不同脱硫剂对LPG的脱硫效果

图 2看出,CNDS-1的脱硫效果明显优于其它3种吸附剂,硫容量是后者的3~6倍。因此,选用CNDS-1作为温米采油厂LPG吸附脱H2S的吸附剂。

2.2.2 操作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1) 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采用硫含量为302.4 μg/g的LPG作原料,考察温度对CNDS-1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条件:CNDS-1的装填量为1 mL,LPG空速2.0 h-1,每隔8 h分析一次硫含量,当净化后LPG的硫含量高于0.30 μg/g视作穿透。实验结果见图 3

图 3     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图 3看出,温度低时,CNDS-1的硫容量较高,随温度的提高,CNDS-1的硫容量降低,原因是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过高的温度会抑制吸附反应的进行,所以CNDS-1适合在常温为20 ℃~40 ℃条件下使用。

(2) 空速对脱硫效果的影响。采用硫含量为302.40 μg/g的LPG作原料,考察空速对CNDS-1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条件为:吸附温度20 ℃,CNDS-1的装填量为1 mL,每隔8 h分析一次硫含量,当净化气的硫含量高于0.30 μg/g视作穿透。实验结果见图 4。从图 4看出,随着空速的提高,CNDS-1的硫容量明显下降。其原因是空速高时,LPG在吸附剂上的停留时间变短,H2S和CNDS-1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反应,导致CNDS-1的硫容量降低。这说明CNDS-1需要控制适当的空速来保证其脱硫特性的发挥,从现场操作来看,空速控制在0.8 h-1~1.5 h-1左右是合适的。空速高时可以采用双塔串联以满足工业使用的要求。

图 4     空速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3 LPG干法脱硫的工艺流程

根据对CNDS-1精脱硫剂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温米采油厂LPG固体吸附脱硫的工艺流程(见图 5)。该工艺流程采用双吸附塔操作,切换方便,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和操作费用低、无新增能耗等优点。计算表明,当LPG中的H2S含量为5 μg/g~10 μg/g时,CNDS-1的处理量为8 200 t~16 400 t LPG/t脱硫剂,可以满足温米采油厂的脱硫需求。

图 5     LPG干法脱硫工艺流程图

4 结论

(1) 对温米采油厂提供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确定引起LPG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是H2S含量超标,其LPG产品的H2S含量为2.55 μg/g。酸化和压裂作业是造成原油中H2S含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H2S的腐蚀上限为0.30 μg/g。

(2) 从常用的4种吸附剂中筛选出CNDS-1精脱硫剂作为最优脱硫剂。CNDS-1精脱硫剂的最佳操作条件:吸附温度20 ℃~40 ℃,空速0.8 h-1~1.5 h-1。在最佳条件下,可将LPG中的H2S含量从302.4 μg/g降到0.30 μg/g以下,LPG铜片腐蚀实验合格。

(3) 根据对CNDS-1脱硫效果的实验研究,提出固体吸附剂脱硫的原则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简单,仅需固定床吸附塔,操作方便,无新增能耗。

参考文献
[1]
刘溆藩. 石油非烃化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8: 32-70.
[2]
郑焕海.废水厌氧同步脱氮除硫性能及高效功能菌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D275358
[3]
司品宪, 杨丽. LPG铜片腐蚀不合格原因分析[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9, 40(3): 61-64. DOI:10.3969/j.issn.1005-2399.2009.03.014
[4]
林培喜, 揭永文, 莫桂娣. 生物柴油腐蚀性能及腐蚀原因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9, 38(5): 400-401.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09.05.009
[5]
黎小辉, 朱建华, 郝代军. 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6): 465-469.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0.06.001
[6]
朱常龙蒋军成. LPG饱和蒸气压的估算及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3): 186-188.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0.03.002
[7]
钟永炤. 解决LPG铜片腐蚀问题探讨[J]. 广州化工, 2010, 38(7): 214-217. DOI:10.3969/j.issn.1001-9677.2010.07.082
[8]
严忠, 陈玉萍, 曹雪梅, 等. 油田次生硫化氢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6): 542-547.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0.06.021
[9]
黄柏宗, 林恩平, 吕光明, 等. 固井水泥环柱的腐蚀研究[J]. 油田化学, 1999, 16(4): 377-383.
[10]
Bruckdorfer R A. Carbon dioxide corrosion in oil well cement[J]. SPE15176, 1986.
[11]
俞昌斌, 李建, 谭耀. 液化石油气脱硫方法及技术的研究进展[J]. 茂名学院学报, 2008, 18(4): 12-15. DOI:10.3969/j.issn.2095-2562.2008.04.004
[12]
宋倩倩, 李春虎. 脱除原料气中H2S的干法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08, 36(5): 27-28. DOI:10.3969/j.issn.1001-9677.2008.05.010
[13]
Svetlana Bashkova, Andrey Bagreev, Teresa J. Bandosz. Adsorption of methyl mercaptan on activated carbons[J]. Enviro Sci Technol, 2006, 36(12): 2777-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