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 Vol. 42 Issue (5): 528-533
本文选项
  • PDF全文阅读
  • 本文摘要
  • 本文图片
  • 参考文献
  • 扩展功能
    电子期刊订阅
    RSS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宁信道
    李琪蓉
    膜法处理炼化污水的研究
    宁信道 , 李琪蓉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摘要:炼化污水是原油炼制、加工及油品水洗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废水,污染物的种类多、浓度高,对环境的危害大。本试验的目的是采用深度处理(膜法处理法)来处理公司各生产厂所排放的污水,作为回用锅炉补水和回用循环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通过本系统工艺的处理,COD、氨氮、石油类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且后续的超滤装置能够有效地将悬浮物质量浓度降低到1 mg/L以下,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出水目标。
    关键词超滤    炼化污水处理    废水    
    Study on membran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produced from petrochemical industry
    Ning Xindao , Li Qirong     
    PetroChina Urumqi Petrochemical Company, Urumqi 830019,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Large quantity of effluents containing oil, water and complicated pollutants produced from the refinery process do extremely harm to our environment. 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membrane technology (ultra-filtration and reverse osmosis) for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cycles. The treated water could be recycled as compensative water for boilers and other utilization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removal of COD, NH3-N and petroleum oil can achieve over 90% by this process; after ultra-filtration, the suspended solid can be decreased to less than 1 mg/L; and the quality of treated water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discharge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ultra-filtration    ref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tewater    

    炼化污水是原油炼制、加工及油品水洗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废水,污染物的种类多、浓度高,对环境的危害大[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内炼化厂大多采用“隔油→浮选→生化”工艺(即“老三套”工艺)处理污水,外排水含有一定浓度的污染物且颜色较深,无法直接回用[2]。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缺水矛盾突出,污水处理和回用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广泛。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是集炼油、化肥、化纤于一体的综合石油化工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炼油能力和加工深度逐年提高,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提高工业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效率,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和回用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的目的是处理公司各生产厂所排放的污水,使污水经过深度处理从而作为回用循环水和回用锅炉补水[3]

    1 炼化污水调查

    生产区污水主要来自炼油、化肥、化纤、热电厂等几大生产厂,包括生产、生活污水及部分雨水。炼油污水处理场包括含油及含盐两套污水处理系统。含盐污水系统处理能力为500 m3/h,设计采用了具备脱氮功能的A/01/02工艺, 目前实际污水量约200~250 m3/h;含油污水系统处理能力720 m3/h,目前实际污水量约300~400 m3/h。两座污水处理场的出水水质均达到了GB 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4-5]。目前,一部分二级处理出水经简单的沉淀、过滤处理后,夏季用于化纤及炼油厂绿化,其余的排入公司排污干管,最终排进污水库[6]

    2 炼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路线选择

    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剩余COD、BOD5有50%~60%为不可生物降解部分,有时甚至达到80%左右。二级处理一般采用悬浮态生物处理法,微生物的生物相和生物活性不易控制,不同生长时期,微生物所分泌代谢产物的量与质也不相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溶解性代谢产物使出水带有淡黄红的颜色,影响水的观感及可使用性。所以,要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尽可能降低水的色度及浊度,并且二级处理对氮、磷去除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化肥污水为未处理的污水含氮量较高。为进一步去除进水中的氮、磷,回用水工艺中也必须考虑相应的技术手段以减少后续设备的再生、清洗频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排污、能耗及化学药品消耗。根据污水特点及回用要求,采用的污水处理流程见图 1[7]

    图 1     工艺流程示意图 Figure 1     Process flow diagram

    2.1 超滤的工艺选择

    目前,较为成熟的除盐工艺有离子交换除盐法和反渗透除盐法。离子交换法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特别是盐含量的要求。用此种方法处理高含盐水,离子树脂的再生频率高、酸碱消耗大、成本高,方法的优点是除盐效率高(经过阴、阳床及混床后出水的电导率一般小于5 μS/cm);反渗透法的除盐则不消耗酸碱,对进水的水质要求较低,但除盐效率较低(一级反渗透除盐出水电导率一般在50 μS/cm左右)。根据水质特点及污水或中水回用至锅炉补给水的处理的工程经验,认为应采用反渗透除盐。工艺路线有以下两种:

    工艺一:中水→压力式超滤→反渗透→回用水

    工艺二:中水→浸没式超滤→反渗透→回用水

    以上两种工艺的比较如表 1所列。

    表 1    两种工艺的技术比较分析 Table 1    Technical comparisons between process 1 and process 2

    表 1可得出以下结论:两种工艺只在超滤部分有所区别,工艺一为压力式超滤,工艺二为浸没式超滤。后面的脱盐工艺均为反渗透。在超滤出水水质方面,浸没式超滤和压力式超滤的出水均可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浸没式超滤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但投资和占地均比压力式超滤大。在采用备用水源(自来水)时,两种工艺方案相当。

    出于投资和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选择“中水→压力式超滤→反渗透→回用水”作为本次的工艺方案。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其切割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6 000到50×104,孔径为100 nm。超滤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是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高的物质, 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104~3×104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8-10]

    2.2 反渗透

    反渗透系统主要去除水中溶解盐类,同时去除一些有机大分子和前阶段未去除的小颗粒等。预处理产水进入反渗透膜组,在压力作用下,大部分水分子和微量其他离子透过反渗透膜,经收集后成为产品水,通过产水管道进入后续设备;水中的大部分盐分和胶体、有机物等不能透过反渗透膜,将残留在少量浓水中,由浓水管排出。在反渗透装置停运时,自动冲洗3~5 min,以去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污垢,使装置和反渗透膜得到有效保养[11]

    3 试验内容和方法

    表 2给出了测试的样品名称、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

    表 2    测试的样品名称、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 Table 2    Test items and methods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1 系统运行效果

    由于反渗透系统是一套相当成熟的工艺,所以仅进行了超滤单元段的试验,表 3对各工段进水水质指标要求标准以及各工段实际进出水进行了比较[12]

    表 3    各工段进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标准和各工段实际进出水的比较 Table 3    Quality difference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between standards and actual operations of each unit

    4.1.1 系统整体运行条件下COD去除效果分析

    系统工艺对COD去除情况如图 2所示。进水的COD值最高时能达180 mg/L以上,最低时为60 mg/L,波动较大,但是前端处理工段和超滤工段有效地保证了出水达标。出水中,数据小于10 mg/L的有2个,数据在10~15 mg/L的有15个,数据大于15 mg/L的有3个,最大值为19.3 mg/L。而其中系统进水有12个数据在100 mg/L以上(有7个数据高于130 mg/L),在此种进水情况下,系统出水仍能达到15 mg/L以下,说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系统装置运行正常平稳。

    图 2     系统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Figure 2     COD removal efficiency by this process

    4.1.2 系统整体运行条件下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系统工艺对氨氮去除情况如图 3所示。从图 3可以看出,二级出水NH3-N波动幅度较大,氨氮的进水质量浓度为6.17~21.3 mg/L,出水质量浓度为0.3~2 mg/L,最高去除率为98.7%。由于进水负荷的波动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这考验着生物滤池的抗负荷能力,当进水NH3-N有较大波动时,出水NH3-N仍然稳定在3 mg/L以下,可见生物滤池有很强的抗负荷波动能力。

    图 3     系统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Figure 3     NH3-N removal efficiency by this process

    4.1.3 系统整体运行条件下石油类去除效果分析

    系统工艺对石油类去除情况如图 4所示。从图 4可以看出试验对石油类的去除效果颇为理想。在进水质量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石油类仍可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石油类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1~1.92 mg/L,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2%,在该工况中,石油类的平均进水质量浓度为8.69 mg/L,平均出水质量浓度为0.86 mg/L, 平均去除率为90.2%。

    图 4     系统工艺对石油类的去除效果 Figure 4     Oil removal efficiency by this process

    4.1.4 系统整体运行条件下悬浮物去除效果分析

    系统工艺对悬浮物去除情况如图 5所示。系统进水悬浮物变化较大,经分析认为,图 5中4个很高的点可能是试验误差造成,因为采用过滤称重的测量方法,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测量上的误差。从试验过程来看,在絮凝气浮池内投加助凝剂聚合铝和絮凝剂聚丙烯酰氨,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凝结成团,在气浮池内进行去除。从观测的实际情况,气浮池中出水水质比较清澈,未沉淀的细小悬浮物通过后续的纤维束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能够有效截留,完全可以达到处理要求,而后续的超滤装置能够有效地将悬浮物质量浓度降低到1 mg/L以下。由于超滤出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很低,试验误差很大,所以此处对超滤出水用浊度、SDI值进行控制。

    图 5     系统工艺对SS的去除效果 Figure 5     SS Removal efficiency by this process

    4.2 超滤工段运行效果分析
    4.2.1 超滤出水SDI值变化情况

    图 6所示,试验期间超滤出水水质稳定,在这些数据中,SDI值小于3的有两次,最低值为1.9,比率为12%;SDI值在2~2.5之间的有19次,比率为76%;SDI值大于2.5的有3次,最高值为2.87,比率为12%。可见,出水SDI值大部分稳定在2~2.5之间,变化范围不大,而本次试验的出水SDI值要求标准是3,是对进反渗透水质的要求指标,所以出水完全能够保证后续装置的运行,同时也符合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

    图 6     超滤出水SDI变化曲线 Figure 6     SDI variation curve of effluent after ultra-filtration

    4.2.2 超滤出水浊度

    图 7为超滤出水浊度变化曲线。超滤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浊度基本上很稳定,都在0.30 NTU左右,在这些数据中,浊度小于0.2的有1次,比率为4%;浊度在0.2~0.3之间的有12次,比率为48%;浊度在0.3~0.4之间的有11次,比率为44%;浊度大于0.5的有一次,最大值为0.51,比率为4%。有时,浊度高的原因是取样点出现问题和操作误差。从SDI值可以看出超滤出水水质是很稳定的,如果是超滤膜出现问题,超滤产水SDI值会很高。本次试验均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

    图 7     超滤出水浊度变化曲线 Figure 7     Turbidity variation curve of effluent after ultra-filtration

    4.2.3 超滤出水pH值

    超滤出水pH值变化曲线如图 8所示。由于在预处理中加有絮凝剂以及本系统加有次氯酸钠等药剂,所以系统出水稍显碱性,pH值变化范围在7~8之间,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

    图 8     超滤出水pH值变化曲线 Figure 8     pH variation curve of effluent after ultra-filtration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运行工况的优化调整以及对出水水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原废水通过本系统工艺的处理,COD值、ρ(氨氮)、ρ(悬浮物)、浊度、ρ(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出水目标,工艺的去除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总体系统工艺具有如下优点:工艺成熟可靠、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完全满足回用到循环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超滤系统在单通错流过滤方式下稳定运行。推荐操作参数:过滤周期30 min、膜通量20~60 L/(m2·h)。超滤产水水质稳定,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完全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的处理水平,为下一步回用到锅炉水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并且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劳动强度低。

    参考文献
    [1]
    陈发良, 常慧. 环境保护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
    陈洪斌. 炼化污水回用技术及应用[J]. 世界科学, 2004, 315(3): 28-29. DOI:10.3969/j.issn.1000-0968.2004.03.012
    [3]
    张德义. 炼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节水工作[J]. 中国石化, 2001, 191(8): 28-33.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2002-12-24. http://www.csres.com/detail/61778.html
    [5]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2002-12-27.
    [6]
    张焕皓. 论炼油污水达标[J].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1997, 64(4): 19-21.
    [7]
    韩卫国, 朱元臣, 张晓方, 等. 炼油污水污染源分析及源头控制[J].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2, 101(2): 12-15.
    [8]
    雷晓东, 熊蓉春, 魏刚.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J]. 工业水处理, 2002, 22(2): 1-3. DOI:10.3969/j.issn.1005-829X.2002.02.001
    [9]
    李守勤, 郑彭生, 谢毫, 等. 超滤深度处理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实验研究[J]. 能源环境保护, 2012, 26(4): 31-34.
    [10]
    罗杨, 谭云贤, 王磊, 等. 油田采出污水精细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1): 87-90, 100.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0.01.024
    [11]
    吴存永, 罗敏, 刘玉海, 等. 炼化污水抗污染反渗透膜回用处理中试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03, 23(12): 29-3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GB 4281-1984石油化工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 1984-05-18. http://www.csres.com/detail/12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