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气田H2S含量较高,特别是在川渝地区。有些高含硫气田还存在元素硫,腐蚀环境非常恶劣[1-2]。尽管与镍基合金相比,钛合金价格相对较贵,但是钛合金以其优异的抗点蚀性能,近年来开始逐渐应用于油/气环境中[3],尤其是当工况条件比较恶劣,Cl-和H2S含量很高,一般的不锈钢,甚至是镍基合金都会发生腐蚀的情况下。目前,钛合金在国外油气田已经成功应用[4-5],但是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实验针对川东北高酸性气田的腐蚀环境特点和防腐技术要求,开展钛合金及其焊缝在高酸性气田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试样采用的是TA2,退火态。表 1是钛合金TA2基材的化学成分,图 1是TA2基材的金相组织,表明TA2基材由单一的α相组成。图 2是焊缝的金相组织,由图 2可看出,焊缝组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大块的大块α+α组成,另一种由大块α+片状α+α组成;与焊缝组织相比,热影响区的组织要细小一些。
采用失重挂片法进行高压电化学腐蚀试验。实验条件1:总压10 MPa,φ(H2S)15%,φ(CO2)10%,5%(w)的NaCl盐水,40 ℃,72 h;实验条件2:总压10 MPa,φ(H2S)15%,φ(CO2)10%,NACEA溶液,常温,30天。
采用NACE TM0177 A法(恒负荷拉伸试验)进行常温、常压条件下的SSC试验。实验条件:试验介质为NACE0177标准溶液(A):试验溶液由质量分数5.0%的NaCl、质量分数0.5%的冰乙酸、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组成,通入H2S至饱和。试验采用应力环,温度为室温,试验周期720 h,外加恒载荷σ=100% Rp0.2。试样尺寸为A法拉伸标准规定的标准尺寸[6],焊缝试样要求焊缝处于中心。
采用四点弯曲法进行高压条件下的SSC评价实验。实验条件:总压10 MPa,φ(H2S)15%,φ(CO2)10%,温度25 ℃,5%(w)的NaCl盐水。试验在高压釜中进行,试验周期720 h。试验后对试样表面进行金相分析,以确定表面是否产生裂纹。外加应力为σ=100% Rp0.2。四点弯曲试样为100 mm×15 mm×3 mm薄片试样,焊缝试样要求焊缝处于中心。
电化学腐蚀实验条件1结果见表 2,经清洗处理后的试片表面形貌见图 3。从图 3与表 2可看出,在设定的腐蚀环境中,钛合金的腐蚀速率很小,全部低于0.01 mm/a;试片颜色变黑,但是不发生局部腐蚀,表明表面形成的钝化膜具有很好的耐蚀性。
电化学腐蚀试验条件2实验结果见表 3。从表 3可以看出, 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 钛合金未发生明显的腐蚀。
表 4为钛合金及其焊缝实验中的外加应力。对于焊缝的NACE TM0177 A法实验,由于焊缝和本体的屈服强度差别比较大,若将焊缝加载到100%屈服强度,那么本体早已发生了开裂。因此,焊缝的外加应力为本体的100%屈服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钛合金及其焊缝均通过720 h实验,未发生开裂。图 4是实验后钛合金及其焊缝的表面形貌。
表 5所列是四点弯曲试片的尺寸和变形量。
同时,由于焊缝的屈服强度远大于母体的屈服强度,在试验过程中考虑到若将焊缝加载到100% Rp0.2,那么本体早已发生了开裂。因此,焊缝的外加应力为本体的100% Rp0.2。
试验结束后,所有试样都未发生断裂、未见腐蚀产物及裂纹。试样发生了轻微的变形,可能的原因是加载为100%屈服强度。因此,卸载后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见图 5和图 6。
(1) 本实验研究了钛合金在高酸性气田下的耐蚀性能,认为钛合金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良好。在本试验条件下,腐蚀速率均小于0.01 mm/a,未发生局部腐蚀。
(2) 钛合金和焊缝均能通过四点弯曲法和NACE TM0177 A法(恒负荷拉伸试验)试验,720 h后本体和焊缝都没有产生裂纹。因此,从耐蚀角度看,钛合金具有在高酸性气田使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