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化工企业是我国工业用水大户,大量的用水和排污增加了企业成本,同时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1]。如何做到外排污水的减量化、资源化已引起企业的积极关注。大连某炼油厂污水经A2/O生化系统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不符合工业循环用水的水质标准。炼油厂有大量可循环利用的低品位热源,充分利用这部分热源采用低温多效蒸发工艺,可实现外排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但是,生化池出水中硅和悬浮物含量不能满足蒸发系统进水水质要求(ρ(硅) < 20 mg/L,浊度≤3 NTU),可能会造成硅垢、SS沉积等影响, 为此有必要开展对水中硅和SS去除的研究。
目前,工业用水中硅化合物的去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混凝脱硅[2-4]、离子交换脱硅[5]、超滤脱硅胶[6]等。其中以化学混凝法的应用最为普遍,通常采用石灰软化、镁盐共沉淀实现硅化合物的有效去除。但上述方法均是针对水中硅的去除展开的,而同步除硅、除浊度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本实验以化学混凝法为主要手段,在评价石灰、镁盐同步除硅、除浊度效果的基础上,开展Fe(Ⅱ/Ⅲ)Al复合处理剂共沉淀同步除硅、除浊度研究。
化学试剂:钼酸铵、盐酸、草酸、1-氨基-2-萘酚-4-磺酸、Ca(OH)2、Mg(OH)2、MgCl2、FeCl3,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二氧化硅标准溶液(0.1 mg/mL、1 mg/mL)、浊度标准贮备液(400 NTU),天津傲然精细化工研究所提供;聚合氯化铝(PAC),由河南神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由都江堰市幅原环保公司提供。
使用混凝六联搅拌器进行混凝实验,快速搅拌(300 r/min)1 min,慢速搅拌(100 r/min)5 min后,静置沉降,取上清液测定硅含量、浊度与ζ电位。
活性硅含量:硅钼黄分光光度法(GB/T 12149-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全硅含量:氢氟酸转化分光光度法(GB/T 12149-2007);浊度:SGZ-1A数显浊度仪测定;粒径、ζ电位:ZetaPALS/900plus分析测定仪测定。
实验用水取自大连市某炼油厂外排污水,其水质指标与激光粒度测试结果如表 1和图 1所示。
由表 1和图 1可以看出,水中硅含量和浊度较高,且90%的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10~100 μm范围内,可通过混凝法进行同步除硅除浊度研究。
基于硅的化学络合沉淀,考察了几种混凝剂的去除效果及混凝后水中粒径的分布,其结果见表 2。
从表 2可以看出,Ca(OH)2、MgCl2和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对水中硅的去除率分别为81.4%、76.2%和83.1%,且MgCl2和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混凝后水中颗粒物粒径 < 10 μm,说明其脱硅除浊效果好。综上,选择Ca(OH)2、MgCl2和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做进一步研究。
考察不同质量的Ca(OH)2加入量与水中硅去除率、浊度以及ζ电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如图 2和图 3所示。
由图 2、图 3可以看出,Ca(OH)2对水中硅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随着其投加量的增加,硅去除率和ζ电位值增加,浊度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投加量达到500 mg/L时,硅、浊度的同步去除率分别为79.2%和4.2%,ζ电位值为0.92 mV。
石灰软化除硅过程中,硅的去除与水中HSiO3-和SiO32-浓度相关,但其存在状态与pH值有关。Ca(OH)2投加量增加,水中pH值则逐渐升高。当8.0 < pH值< 10.0时,HSiO3-浓度增大,与水中Ca2+发生反应,如式(1)所示[7-8]。当pH值≥10.0时,水中HSiO3-和SiO32-共存,Ca2+与SiO32-更易于反应,如式(2)所示。生成的CaSiO3沉淀和未溶的Ca(OH)2吸附没有参与反应的HSiO3-和SiO32-一起沉降,使水中硅含量逐渐降低。
浊度去除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这是因为原水中ζ电位为负,当大量Ca2+涌入吸附层以致扩散层消失,ζ电位值升高,胶体开始产生明显的聚结后沉淀,则水中浊度值降低。混凝后的絮体电荷重新分布,小絮体表面电荷比混凝前均匀,小絮体之间自由电荷排斥,降低它们的碰撞过程[9]。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随着其投加量的增大,Ca(OH)2颗粒悬浮在水中,导致水中浊度增大。
考察在不同pH值下,不同质量浓度的MgCl2加入量与水中硅去除率、浊度及ζ电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如图 4~图 6所示。
由图 4~图 6可以看出,随着水样pH值增大,硅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和ζ电位随着MgCl2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pH值=10.0,MgCl2投加量为400 mg/L时,硅、浊度同步去除率分别为91.6%和74.4%,ζ电位值为0.72 mV。
由图 2和图 4对比可知,MgCl2的硅去除率高于Ca(OH)2。这是由于首先在碱性条件下,水中Mg2+与OH-生成Mg(OH)2沉淀,Mg(OH)2具有大的表面积,HSiO3-与SiO32-吸附在Mg(OH)2沉淀物表面共沉淀。其次,当pH值≥10.0时,MgCl2与SiO32-、HSiO3-接触反应生成MgSiO3,其表面可继续吸附部分未反应的HSiO3-和SiO32-。在这两种作用下,水中硅含量极大地降低。
Mg2+进入胶体扩散层后,胶体的ζ电位值迅速由负值升高,胶体间排斥的能量小于胶体布朗运动的动能,胶粒颗粒发生凝结。且Mg(OH)2和MgSiO3在沉降过程中对悬浮物进行进一步卷扫、网捕,降低水中的浊度。虽然, MgCl2有较好的除浊效果,但是它对除硅过程的pH值适用要求苛刻,只有在pH值=10.0时,硅去除率才能达到90%以上,且Mg2+是导致水硬度增大的阳离子,也可引起水垢的产生,对蒸发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考察在不同pH值下,不同质量浓度的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加入量与水中硅去除率、浊度以及ζ电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如图 7~图 9所示。
由图 7~图 9可以看出,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具有很好的脱硅除浊效果。当pH值在6.0~10.0之间,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400 mg/L时,处理后水中硅的质量浓度为17.93 mg/L(< 20.0 mg/L),浊度为3 NTU(≤3 NTU),浊度去除率和硅去除率都分别达到90%和92%以上,ζ电位值>0 mV。
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产物主要有Al3+、Al(OH)2+、Al(OH)4-、Fe3+、Fe(OH)2+和无定型氢氧化物沉淀[10]。Al3+、Fe3+和硅酸之间存在着吸附络合作用,可共聚形成稳定的含铝盐和铁盐的阳离子型聚硅酸,具有絮凝剂的作用,并通过吸附作用将不再稳定的胶体硅等逐渐聚集起来,最终絮凝成较大的颗粒物而一起沉降下来[11]。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压缩双电层的能力强,胶体脱稳快。当投加量足够大时,能析出氢氧化物沉淀物,水中的胶粒和悬浮物可被这些沉淀物在形成晶核时卷扫网捕,进一步提高了混凝脱硅除浊效果。
(1) 常规石灰软化法有明显的脱硅效果,投加量达到500 mg/L时,硅、浊度的同步去除率分别为79.2%和4.2%。但Ca(OH)2压缩双电层的能力有限,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Ca(OH)2颗粒悬浮在水中,对水中浊度去除效果低。
(2) MgCl2有较好的脱硅除浊效果,但pH条件是其主控因素,只有当pH值=10.0,MgCl2投加量为400 mg/L时,硅、浊度的同步去除率才分别达到91.6%和74.4%。
(3) 优选的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400 mg/L,处理后水中硅的质量浓度为17.93 mg/L、浊度为3 NTU时,硅、浊度的同步去除率分别达到91.9%和90.4%。Fe(Ⅱ/Ⅲ)Al复合混凝剂作用效果可满足蒸发系统对进水硅和浊度的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