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结蜡易造成产量下降速度快,热洗周期和检泵周期短,抽油机负荷上升甚至蜡卡管柱、蜡堵地面管线现象, 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频繁的洗井、检泵作业,又影响了原油产量,制约原油生产[1]。
目前,国内油田使用的防蜡剂以油基蜡晶改进剂型防蜡剂为主,该类产品的主要成分为蜡晶改进剂,使用前须用溶解性能较好的有机溶剂溶解,一般该类有机溶剂为粗苯、混苯和二甲苯等,其闪点较低、对操作人员伤害较大,依照SY/T 6300-2009《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条件》标准划分,产品等级为ⅡC类。
水基清防蜡剂是一类以水作分散介质,其中溶有表面活性剂和互溶剂的清蜡剂。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型、平平加型和OP型、聚醚型和Tween型,也可用硫酸酯化或磺烃基化的平平加型活性剂。由于表面活性剂价格高,使用浓度大,且清、防蜡效率低,不易推广[2]。
乳液型防蜡剂是以表面活性剂和蜡晶改性剂为两种主组分,复配以低分子醇、有机溶剂等而成[3]。其中的表面活性剂有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蜡晶改性剂为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可吸附在蜡晶上,干扰蜡晶生长,防止蜡晶相互的溶解性,兼从金属表面剥离蜡晶的作用[4]。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产品性能不稳定,受气温变化影响容易出现分层,有机溶剂毒性大等缺陷。
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一种可以直接将蜡晶改进剂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现有产品毒性大、闪点低、成本高、稳定性差的缺陷,研制出的产品性能兼有水基和油基防蜡剂特点,并具有较好的防蜡、降黏性能。
清防蜡测试仪;恒温水浴;电动往复振荡器;气相色谱仪;YMS型数显液体密度计。
OP-10(工业品);TX-7(工业品);十二烷基苯磺酸(工业品);Span-80(工业品);Tx-10(工业品);1227(工业品);Tween-60(工业品);Tween-80(工业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蜡晶改性剂(美国);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工业品);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工业品);甲醇(工业品);pH值试纸。
(1) 合成原理:选择防蜡性能较好的蜡晶改进剂,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基团结构特点,将蜡晶改进剂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再复配以低分子醇降低产品凝点,即得水基蜡晶改进剂型防蜡剂。
(2) 防蜡率、降黏率按SY/T 6300-2009《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条件》测定。
(3) 凝点按GB 510-19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测定。
(4) 密度采用YMS型数显液体密度计测定。
为了更好地分析长庆油田结蜡特点,对长8层位结蜡严重的油井混合蜡样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全烃分析,分析结果见图 1。
由图 1可以看出,随着碳数增加,特征峰的峰高先升高后降低。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60%以上的蜡质组分为C24~C32的饱和烷烃,其中,C29饱和烷烃的含量最高,在10%(w)以上。
针对长8层位混合油样,将4种蜡晶改进剂用二甲苯加热溶解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依照SY/T 6300-2009的要求进行防蜡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见表 1。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针对该油样,1#蜡晶改性剂有较好的防蜡性能,防蜡率达到53.7%,降黏率达到49.1%。
为确定1#蜡晶改进剂在产品中的最低用量,用二甲苯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和10%的蜡晶改进剂溶液,依照SY/T 6300-2009标准要求进行评价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
从图 2可以看出,防蜡性能随着1#蜡晶改进剂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当1#蜡晶改进剂的质量分数达到6%以后,防蜡率和降黏率增长速度变慢。因此,为保证防蜡性能,1#蜡晶改进剂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6%以上。
在5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3 g 1#蜡晶改进剂、37 g水、10 g表面活性剂,加热至60 ℃,摇动比色管,待蜡晶改进剂溶化分散后,降至室温过滤,用滤纸擦干未分散蜡晶改进剂,放入干燥箱2 h后称量,实验结果见表 2。
从表 2可以看出,2#和3#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好的分散蜡晶改进剂的能力。
在5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3 g 1#蜡晶改进剂、37 g水、10 g 2#和3#复配表面活性剂,加热至60 ℃,摇动比色管,待蜡晶改进剂溶化分散后, 降至室温后过滤,用滤纸擦干未分散蜡晶改进剂,放入干燥箱2 h后称量,实验结果如表 3。
从表 3可以看出,当2#表面活性剂与3#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5:5和7:3复配后,可较好地分散1#蜡晶改进剂。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气温较低,通常-20 ℃左右,最低可达-25 ℃。为保证冬天方便使用,防蜡剂应具有较低的凝点。因此,将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蜡晶改进剂和水加入100 mL比色管,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醇测试凝点,实验结果如图 3所示。
从图 3可以看出,产品凝点随着甲醇含量的升高而降低,为方便冬季使用,甲醇的加入量应控制在20%左右。
为制备出防蜡性能好的水基蜡晶改进剂型防蜡剂,设计实验方案L9(34),见表 4。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实验5即A2B2C3D3的防蜡率最高,为72.1%。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因素对防蜡率的影响规律和趋势,以因素水平为横坐标,防蜡率的平均值为纵坐标,绘制因素与指标趋势图(图 4)。
根据各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值,按照均值大小选取优水平为A3B3C2D3,依照A3B3C2D3配方比例,室内合成新型防蜡剂样品与按A2B2C3D3制备的样品进行对比评价实验,室内评价结果见表 5。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采用A3B3C2D3方案合成的新型防蜡剂防蜡性能要优于A2B2C3D3和在用油基防蜡剂。因此,确定最佳方案为A3B3C2D3,即w(2#表面活性剂)为13%,w(蜡晶改进剂)为7%,w(3#表面活性剂)为8%,w(甲醇)为21%,w(水)为51%。
2013年8月,该新型防蜡剂在长庆油田4口油井进行试验。试验区块原油凝固点高、结蜡严重,现场采取连续加药的方式,平均加药周期为10天,加药量为25 kg,现场试验情况见表 6。
从表 6可以看出,现场在使用新型高效防蜡剂后,油井平均产量提高,洗井周期延长4倍以上,减少洗井次数12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1) 通过室内研究,找到了一种可以将蜡晶改进剂分散在水中的方法,解决了现有防蜡剂毒性大、闪点低、易燃烧、稳定性差等缺陷,与目前在用产品相比,原料成本下降40%以上。
(2) 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水基蜡晶改进剂型防蜡剂的最佳制备参数为:w(2#表面活性剂)为13%,w(蜡晶改进剂)为7%,w(3#表面活性剂)为8%,w(甲醇)为21%,w(水)为51%。
(3) 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防蜡剂可有效减轻抽油机负荷,延长油井热洗清蜡和检泵周期4倍以上,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