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 Vol. 44 Issue (1): 83-86
进口生物柴油调合燃料与进口柴油质量对比研究
牟明仁 1, 赵雪蓉 1, 张代华 2, 胡晓静 1, 董伟峰 1, 李莉 1, 张丽霞 3     
1.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连分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了解到, 进口生物柴油调合燃料与进口柴油有12个相同的检验项目,有8个项目试验方法相同,进口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多数质量指标高于或等同于进口柴油,10%蒸余物残炭、倾点和馏程等多数项目的技术要求与检验结果优于进口柴油对应项目,特别是硫的质量分数为不大于0.001 0%,检验结果仅为0.000 2%~0.000 6%, 比进口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0.42%~0.48%小许多倍,满足欧Ⅳ、欧Ⅴ指标的要求。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进口为改善柴油质量、减少发动机部件腐蚀、降污减排创造了条件,在应用上也优于进口柴油的性能。
关键词生物柴油调和燃料    柴油    质量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import biodiesel blend fuel and import diesel
Mu Mingren1 , Zhao Xuerong1 , Zhang Daihua2 , Hu Xiaojing1 , Dong Weifeng1 , Li Li1 , Zhang Lixia3     
1. Liaon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Dalian 116001,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eijing 100123, China;
3. PetroChina Dalian Petrochemical Company, Dalian 11603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omparison analysis, import biodiesel blend fuel and import diesel had 12 same inspection items, in which 8 inspection items had the same test methods. Most of quality indices of import biodiesel blend fuel were higher or equal to those of import diese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results of most items such as 10% evaporation residue carbon pour point and distillation were better than proper items of import diesel. Particularly, for sulfur content, quality index of import biodiesel blend fuel was no more than 0.001 0% (mass fraction), while the inspection result was only 0.000 2% (mass fraction)-0.000 6% (mass fraction), 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import diesel of 0.42% (mass fraction)-0.48% (mass fractio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uro Ⅳ and Euro Ⅴ indices. The import of biodiesel blend fuel creates condi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diesel quality, reduction of erosion of engine parts, reduction of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has better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than import diesel.
Key Words: biodiesel blend fuel    diesel    quality    

柴油是柴油发动机不可或缺的燃料,不同柴油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1-4]。近年来,进口的生物燃料油技术要求满足GB/T 25199-2010《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中对应项目的技术要求[5],所进口的生物燃料油就是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简称生物柴油,下同),适用于压燃式发动机。生物柴油的进口既缓解了国内燃料的供应不足,改善了柴油燃料的性能,也对发动机燃烧后污染物的减排,提高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6-13]。生物柴油在国内市场投放应用,也增加了燃料油的供应品种。为了有针对性地了解进口生物柴油的质量特点,选取进口柴油作为进口生物柴油的参比对象,将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的技术要求、检验结果与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生物燃料油,在质量把握上提供理论依据。

1 技术要求与检验结果

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的技术要求、检验结果与试验方法见表 1

表 1    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的技术要求、检验结果与试验方法 Table 1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spection results and test methods of import biodiesel blend fuel and import diesel

2 结果与分析

进口生物柴油及进口柴油技术指标要求的高低、检验结果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对应油品的质量好坏,进而影响燃料油在具体应用中的使用性。

2.1 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技术要求的对比

表 1所列,进口生物柴油共有14个检验项目,而进口柴油只有12个检验项目。其中:

(1) 两者有5个项目的质量指标相同,即:w(10%蒸余物残炭)不大于0.2%、w(灰分)不大于0.01%、铜片腐蚀为不大于1级、φ(水分与沉淀物)不大于0.05%、颜色为不大于2.0。

(2) 两者15 ℃密度的下限值均为0.820 kg/m3,进口生物柴油的上限值为845.0 kg/m3、进口柴油的上限值为860.0 kg/m3;两者40 ℃运动黏度的下限值均为2.0 mm2/s,进口生物柴油的上限值为4.5 mm2/s、进口柴油的上限值为5.5 mm2/s。

(3) 进口生物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为不大于0.001 0%、闪点为不低于64 ℃、倾点为不高于-5 ℃、十六烷指数为不小于48、馏程中90%回收温度为不高于360 ℃;进口柴油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不大于0.5%、闪点为不低于60 ℃、倾点为不高于0 ℃、十六烷指数为不小于45、馏程中90%回收温度为不高于370 ℃。对比上述质量指标要求,进口生物柴油均优于进口柴油。

(4) 进口生物柴油中的酸值为不大于0.3(以KOH计)/ (mg·g-1)、φ(脂肪酸甲酯)为3.0%~6.0%,而进口柴油则没有该两项目的规定与质量指标要求。

2.2 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检验结果的对比

(1) 检验结果范围相同的项目有:w(灰分)为0.001%~0.002%、铜片腐蚀为1 a。

(2) 检验结果范围相近的项目有:φ(水分与沉淀物)<0.025%和<0.05%、颜色<0.5~0.5、十六烷指数为49~56。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15 ℃密度下限值相接,结果分别为832.9 kg/m3和839.8 kg/m3;上限值差值略大,进口生物柴油15 ℃密度上限值为843.0 kg/m3,而进口柴油15 ℃密度上限值为859.2 kg/m3

(3) 检验结果范围有差别的项目有:运动黏度和闪点。进口生物柴油40 ℃运动黏度为2.823~2.874 mm2/s、闪点为66~68 ℃;进口柴油40 ℃运动黏度为3.010~4.394 mm2/s、闪点为62~85 ℃。

(4) 检验结果范围差别较大的项目有:10%蒸余物残炭、倾点和馏程。进口生物柴油w(10%蒸余物残炭)为0.01%、倾点为-21~-12 ℃、馏程中90%回收温度为330~332 ℃;进口柴油w(10%蒸余物残炭)为0.02%~0.04%、倾点为0~-12 ℃、馏程中90%回收温度为347~370 ℃。

(5) 检验结果范围差别大的项目有:硫含量。进口生物柴油中w(硫)为0.000 2%~0.000 6%;进口柴油中w(硫)为0.42%~0.48%。

2.3 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试验方法的对比

除脂肪酸甲酯检验项目采用EN标准外,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其余检验项目均采用ASTM D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其中:

(1) 在对应的检验项目中,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采用相同试验方法检验的项目有:密度、灰分、铜片腐蚀、水分与沉淀物、运动黏度、闪点、倾点、颜色及馏程,对应的试验方法为:ASTM D 4052、ASTM D 482、ASTM D 130、ASTM D 2709、ASTM D 445、ASTM D 93、ASTM D 97、ASTM D 1500、ASTM D 86。

(2) 采用不同试验方法的项目有:硫含量、10%蒸余物残炭和十六烷指数。进口生物柴油中硫含量采用ASTM D 5453、10%蒸余物残炭采用ASTM D 4530、十六烷指数采用ASTM D 4737;进口柴油中硫含量采用ASTM D 4294、10%蒸余物残炭采用ASTM D 189、十六烷指数采用ASTM D 976。

(3) 进口生物柴油中酸值采用ASTM D 664、脂肪酸甲酯则采用EN 14078试验方法。

2.4 分析

(1) 进口生物柴油的一些项目质量指标高于进口柴油的质量指标,为产品质量在技术指标上提供了依据。

(2) 虽然进口的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都适用于压燃式发动机的需要,但在技术指标上,不仅进口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馏程和倾点等项目比进口柴油的要求高,在检验结果上也有所体现:

① 进口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技术指标与实际结果既符合GB/T 25199-2010表 1与表 2中硫的质量分数不大于0.15%和不大于0.035%的规定,也符合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14]表 1中硫的质量分数不大于0.035%的规定和表 2中硫的质量分数不大于0.00 5%的规定,更符合GB 252-2011《普通柴油》[15]中硫的质量分数不大于0.035%的规定。而进口柴油中硫含量质量指标与实际结果不仅高于GB/19147-2013中硫含量的规定,也高于GB 252-2011中硫含量的规定。

柴油中硫含量高,其燃烧产生的含硫化合物会腐蚀机件与排气系统,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严重污染环境。硫含量低,既减少对柴油发动机的机缸与部件的腐蚀,又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排放。

② 进口生物柴油中的90%回收温度比进口柴油90%回收温低10~20 ℃。而柴油中90%回收温度和95%回收温度越低, 说明柴油中重质馏分含量低, 这就使得柴油的燃烧更加充分, 不仅可以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 减少机械磨损, 还可避兔发动机产生过热现象, 从而使发动机寿命增长。

③ 进口生物柴油中的倾点比进口柴油的倾点低10℃左右。油品中倾点温度越低,在低温条件下其流动性能越好。说明进口生物柴油比进口柴油可以在更低温度下应用,为在北方冬季的天气条件使用创造了条件。

(3) 由于进口生物柴油与进口柴油多数项目的检验方法相同,这为检验结果数据间的可比性提供了条件;也有几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不同,方法的不同致使检验结果间还是有差异的。

3 结语

经比较分析,进口生物柴油检验项目多于进口柴油检验项目,大部分项目的检验方法相同,质量指标高于或等同于进口柴油,多数项目的检验结果优于进口柴油。进口生物柴油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可以在更低条件下应用,特别是进口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质量指标与检验结果比进口柴油小许多倍,达到欧Ⅳ、欧Ⅴ对柴油中硫含量质量指标的要求。

进口生物柴油不仅为柴油发动机提供了新的燃油品种,也为提高柴油质量、改进柴油燃烧性能、降低发动机的腐蚀、满足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要求创造了条件。在具体应用上,其效果也必将优于进口柴油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赵磊, 李凯, 李博士, 等. 柴油品质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4): 337-341.
[2]
牟明仁, 姜莉, 张代华, 等. 浅谈车用柴油新标准对硫含量的修订及影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4): 524-527.
[3]
陈文淼, 王建昕, 帅石金. 柴油品质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J]. 汽车工程, 2008, 30(8): 657-663.
[4]
牟明仁, 林明宣, 吴良英, 等. 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在不同牌号柴油应用中差值分析与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07, 26(3): 63-67.
[5]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25199-2010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02-01.
[6]
FANG T G, LEE C F. Bio-diesel effects on combustion processes in an HSDI diesel engine using advanced injection strategies[J].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09, 32(2): 2785-2792. DOI:10.1016/j.proci.2008.07.031
[7]
牟明仁, 张代华, 曾泽, 等. 进口生物燃料与GB/T 25199间的技术要求对比分析[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 30(11): 68-69. DOI:10.3969/j.issn.1672-5425.2013.11.018
[8]
张永辉, 闵永军, 华亮. 生物柴油对车用柴油机NOX排放影响的研究综述[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2, 46(2): 48-51.
[9]
孙庆丰. 生物质资源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13, 3(1): 1-6.
[10]
陈水根, 蒋剑春, 聂小安.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研究进展[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7, 41(6): 42-46.
[11]
陈秀, 来永斌, 邵群. 典型原料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6): 491-493.
[12]
毛雪, 夏飞, 岳海荣, 等. 生物柴油在稠油降黏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 42(5): 443-446.
[13]
SZYBIST J P, KIRBY S R, BOEHMAN A L. NOX Emissions of alternative diesel fuel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iodiesel and FT diesel[J]. Energy and Fuels, 2005, 19(4): 1484-1492. DOI:10.1021/ef049702q
[14]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19147-2013车用柴油(Ⅴ)[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06-08.
[15]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 GB 252-2011普通柴油[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