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LNG发展迅速,LNG在天然气中的贸易量不断增长,LNG工厂、接收站和运输船数量不断增多。LNG储罐是LNG工业中十分重要的设施[1],在LNG工厂和接收站建设中占较高的投资比重。随着储存容量的增加,为减少设备投资,LNG大型常压储罐得到大量应用。其中,圆柱形常压LNG储罐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结构的不同,圆柱形LNG储罐可分为单容储罐[2]、双容储罐、全容储罐。国内LNG接收站多采用16×104 m3的全容储罐,LNG工厂多采用(0.5~8)×104 m3的单容储罐。
任何一种形式的LNG储罐,在建成正常投运前,均需进行预冷并达到合格标准,并且,不同结构LNG储罐的预冷要求无明显差异。LNG储罐的预冷不仅仅指储罐本体的预冷,还包括储罐附属管道等的预冷。预冷过程的关键是确保温度从室温下降至低温过程中,储罐均匀变形,避免过高的温度应力导致储罐损坏。根据EN 14620的规定[3],通过罐内任何热电偶的测量,内罐的冷却速度应控制在3 ℃/h,不能超过5 ℃/h;相邻热电偶之间最大的温差不能超过20 ℃;任意两个热电偶之间的温差最大不能超过50 ℃;储罐压力应控制为操作压力。
常规的LNG储罐预冷均采用LNG作为介质,预冷后的天然气放空。这样不仅造成了天然气资源的浪费,而且,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法兰等联接部位的LNG泄漏,增加了预冷过程中燃烧爆炸的风险。另外一种方法采用液氮作为预冷介质。液氮的沸点为-196 ℃,远低于LNG的沸点(-162 ℃)。一般来说,LNG储罐设计温度为-163~-180 ℃。因此,采用液氮预冷易造成预冷后储罐温度过低的问题。为避免储罐温度过低造成的过大温度应力,采用该方法预冷时,需要特别注意储罐温度,保证预冷后的储罐温度在最低设计温度允许范围内。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液氮+LNG预冷的工艺技术,先采用液氮预冷到一定温度后,再用LNG将储罐预冷到工作温度。这样,既减小了传统LNG预冷带来的泄漏风险,又避免了液氮预冷导致的温度过低问题。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于2×104 m3和3×104 m3的常压LNG储罐预冷,达到了安全、经济的效果。
LNG和液氮冷却的潜热和显热不同,在预冷过程中,既要利用冷却介质的潜热,也要利用部分显热[4]。按平均可利用到-60 ℃冷却介质的冷量计算,在HYSYS中用P-R方程可以得出,1 t LNG相当于约2.12 t LN2的冷量,见表 1。
按照液氮的价格1 500元/t、LNG的价格4 000元/t计算,用液氮可节约直接材料费用:(4 000-2.12×1 500)/4 000=20.5%。
利用流体力学软件 Fluent 6.3.26对储罐预冷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进行了模拟,得到储罐内温度分布云图如图 1所示(时间分别为1 min、5 min、10 min、20 min)。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模拟边界条件的限制以及现场预冷过程的复杂性,数值计算结构与实际预冷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该云图只是定性表示储罐内部温度变化规律,不能定量地用图表颜色变化说明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由图 1可以看出,LNG刚进入储罐时,入口附近温度较低,远离入口管线的其他位置温度较高,储罐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随着时间的增加,储罐内的温度分布逐渐趋于均匀,但在入口附近的温度仍然略低。
进一步做出LNG储罐内部流线图如图 2所示。由图 2可以看出,由于来流的高速冲击和储罐底部的阻挡,内部流动有明显漩涡,扰动的加剧有利于温度场的快速均匀。但同时,由于进料管分布的不对称性,进料管侧的流动扰动较大,远离进料管的储罐其他位置,达到温度的均匀分布需要时间较长。从模拟结果来看,流体扰动和管线的布置方位对于储罐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明显。
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广安液化天然气装置一座2×104 m3 LNG储罐和黄冈液化天然气装置两座3×104 m3 LNG储罐的预冷,广安LNG储罐由Technodyne International Ltd.公司设计。设计压力20 kPa,设计温度-163 ℃,外罐直径40 m,外罐高24.7 m,建造质量1 992 t(含绝热材料)。储罐设计预冷介质为LNG,预冷速率2.5 ℃/h。黄冈LNG储罐由CPESW公司设计,设计压力20 kPa,设计温度-168 ℃,外罐直径43.5 m,外罐高28.1 m,建造质量2 150 t(含绝热材料)。
采用液氮预冷到一定温度后,再用LNG预冷到预定温度。通过相平衡计算,找到了液氮+LNG预冷的温度转换点,有效地避免预冷中温度过低的问题。另外,预冷后在储罐底部充装高度约300 mm的LNG液体,使储罐的温度均匀稳定。
针对LNG储罐预冷过程中低温两相流(间歇喷射泉)现象,找到了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预冷过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3所示。
通过监测,得到预冷过程中LNG储罐内部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4所示。由图 4可以看出,曲线下降平稳。由此说明,该方案工艺过程控制良好,储罐内部平稳达到预冷温度,且各处温差小,避免了温度应力对储罐的冲击,保证了预冷过程的安全性。
整个预冷过程需要4~6天的时间(包括管道的预冷吹扫时间),预冷后的温度最低为-162 ℃,与计算预测值-163 ℃相比,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在天然气预冷阶段,绝大多数汽化后的天然气通过现场的BOG压缩机压缩回管网[5],减少了对天然气资源的浪费。
(1) 液氮+LNG预冷是一种安全可靠的LNG储罐预冷技术,能够满足储罐对预冷温度和预冷速率的要求。
(2) 与常规LNG预冷方法相比,液氮+LNG预冷技术可有效减少预冷过程中管道法兰泄漏带来的危害,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对LNG储罐预冷进行模拟预测,并与常规相平衡、冷量平衡计算相结合,能够合理确定过程工艺参数,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