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原油的物性及化学组成时,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原始数据。测定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分析原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深入研究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原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原油的界面张力测定,可探寻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变化规律[2]。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匹配关系研究,相对分子质量是极为重要的物性参数[3]。研究原油降解降黏,反应前后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比,是判断降黏的重要指标之一[4]。油田化学中原油及其相关产品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原油组成的复杂性,所含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不相同,其范围往往又很宽,所以对于原油这类物质只能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来加以表征。
对于原油这种不均一的多分散体系,常用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数均分子质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它是依据溶液的依数性来测定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石油上用的较少,它是利用光散射等方法测定的[5]。
对于石油常用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冰点降低法[6]、蒸汽压渗透法(VPO)。另外还有测定黏度以确定原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3]。
目前,文献中对于原油及其产品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绝大多数采用VPO法[7-8],此方法应用较为成熟,且测量范围广,对样品性质要求低,实验测得数据重复性好,已被业内广为认可。但VPO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① 实验所用溶剂一般为苯,苯为易燃,有毒溶剂;② VPO法所用仪器昂贵,实验室应用较少,国内利用VPO法测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的测试机构也极少。所以,利用VPO法测定原油相对分子质量非常不便。
冰点降低法也存在不足之处:① 常用溶剂也是有毒的苯溶剂;② 苯的冰点为5.5 ℃,在低温下油样的溶解性不好,还会析出蜡[1, 6]。所以,此法不适用于密度较大或含蜡油品,可用于测定轻质油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黏度法测原油相对分子质量的优点是装置简易、价格便宜、操作容易。原油的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黏度大,相对分子质量较高;黏度小,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根据这一原理,分别测定37.8 ℃和98.9 ℃时石油样品运动黏度,利用H函数表和黏度、H函数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图确定样品平均相对分子质量[9-10]。但此法仅适用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50~700范围内的石油样品,且无法测定凝固点高(37.8 ℃时呈固态)的石油样品。
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油中蜡的质量分数高达45%[11],室温下呈无定型固体。冰点法不适用于蜡浓度高的油品。沈84-安12块原油在37.8 ℃下已呈凝固状态,无法测定此温度下的运动黏度,故黏度法不适用。目前,测定原油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中,只有VPO法适用于沈84-安12块高凝油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但所用溶剂为苯,且为仪器所限。
本研究提出一种测定原油相对分子质量的新方法,利用实验室常见的气相色谱仪和元素分析仪测定原油相对分子质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安全性好,不足之处在于实验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不适用于如胶质或沥青质这类黏度较大,气相难分离的样品。
Agilent 7890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Vario EL元素分析仪(德国公司生产),检测范围为:C 0~40 mg、O 0~6 mg、H 0~3 mg、N 0~15 mg;分析精度为:CHN≤0.1%、O≤0.2%。
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原油,由辽河油田提供,实验前已经脱水;二硫化碳(分析纯),用于溶解稀释样品;乙酰苯胺(分析纯)。
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柱HP-1, 长30 m,内径0.25 mm;膜度0.25 μm。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320 ℃。
柱温:初始温度为80 ℃,恒温3 min,以6 ℃/min的速率升温至310 ℃,恒温至峰全部出完。
汽化室温度:310 ℃。
载气:氮气,纯度为99.99%(φ)。
分流比:1:1。
氢气流量:40 mL/min,纯度为99.99%(φ)。
空气流量:400 mL/min。
进样量:0.1 μL。
由于沈84-安12块原油室温(28 ℃)下为无定形固体,必须将其溶解稀释方可测定。本实验用二硫化碳溶解原油,用微量注射器吸取0.1 μL的稀释样品进样。
检测器:TCD;氧化温度:1 150 ℃;还原温度:850 ℃;H2O柱吸附温度:50 ℃, 解吸温度280 ℃;CO2:柱吸附温度50 ℃, 解吸温度130 ℃;氧气流量:30 mL/min,纯度为99.995%(φ);进氧时间:90 s;氦气流量:200 mL/min,纯度为99.995%(φ)。
Vaior EL元素分析仪采用空管动态燃烧法, 试样燃烧后,其中的碳、氢元素分别转换为CO2和H2O,随氦气流被不同吸附柱吸附分离后,依次加热吸附柱解析,并逐次通过热导检测器被检测。由于元素分析仪不能做绝对测量,样品的元素浓度和元素测定值(积值分值)的关系则必须通过校准才能计算出。本实验选取乙酰苯胺标样,建立校准曲线。
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乙酰苯胺标样和沈84-安12块原油(室温下为固体)样品,分别用锡舟包好,用镊子依次装入自动进样器,测定其碳、氢浓度。
由原油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得到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原油所含碳数及其质量分数。由元素分析得到原油碳元素质量分数,则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由式(1)计算。
式中:12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为原油含碳数最小值;y为原油含碳数最大值;wn为相应碳数烷烃质量分数,%,n=1,2,3…;wC为由元素分析得到的原油碳元素质量分数,%;N为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若将原油看作完全由饱和烷烃组成,由原油碳数分布可以得到氢原子的总相对原子质量,由元素分析得到氢原子的质量分数,得到由氢元素算出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其计算如式(2)。
式中:(2n+2)为氢原子的个数;wH为氢元素占原油的质量分数,%。
对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原油碳数的定性分析。根据碳数之间的保留距离,确定姥鲛烷C17和植烷C18的出峰位置,即可推出一系列正烷烃的分布,见图 1。
定量分析用归一化法计算原油各烃类相对质量分数,见式(3),分析结果见表 1。
式中:wi为样品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 Ai为样品各组分的峰面积,μA·min;fi为样品各组分的质量校正因子。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接近1, 与1差值小于0.1,取近似值1。
利用Vaior EL元素分析仪测得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原油碳元素的质量占原油总质量的84.41%,氢元素的占14.80%。氢碳原子个数比为2.10。由饱和烷烃通式CnH2n+2,得到其氢碳原子个数比(q)的计算公式为:
由式(4)可得,饱和烷烃的氢碳比随着碳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变化的幅度不会很大。由沈84-安12块高凝油的氢碳原子个数比可以得知,该原油所含成分主要为饱和烷烃。
根据式(1),以原油的碳数分布和原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式(2),以原油的碳数分布和原油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碳、氢两种元素分别计算得到的原油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差别不大,仅为2.06,对分析效果影响不大。此方法可用来定性分析原油的性质。
为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沈84-安12块原油饱和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按照SH/T 0509—2010《石油沥青四组分测定法》分离原油得到饱和烃,饱和烃的质量分数达64.36%。利用气相色谱仪得到沈84-安12块原油饱和烃的碳数分布,气相色谱图见图 2。
沈84-安12块原油饱和烃含烃类的质量分数见表 2。
利用Vaior EL元素分析仪测得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原油饱和烃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4.12%,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5.49%,氢碳原子个数比为2.21,大于原油的氢碳原子个数比。
根据饱和烃的碳数分布和饱和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式(1) 计算得到原油饱和烃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考查本实验方法的可靠性,验证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再一次测定沈84-安12块高凝原油和原油饱和烃的碳数分布及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由式(1)计算原油及原油饱和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到结果:沈84-安12块高凝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3.15,与第1次得到的结果334.98相差1.83;原油饱和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9.85,与第1次得到的结果329.28相差0.57。采用本实验方法对沈84-安12块高凝原油和原油饱和烃的两次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由得到的结果可以判定该实验方法可行可靠。
采用归一化法测得原油的碳数分布,计算原油烃类的质量分数时,对数据的简化处理,会给结果带来一定误差。但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与1差值小于0.1,根据式(3)可知,所得结果仍然可靠。
沈84-安12块原油的氢碳原子个数比大于2,将原油假设为饱和烷烃计算。实际上,原油的组成中除了饱和烷烃外,还有环烷烃和芳香烃,以及碳链上会连有氧、氮、硫等杂原子,这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氢碳比低于2的样品则不能用氢元素来计算,可用碳元素和原油碳数分布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1)建立原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新方法。利用原油碳元素质量分数与原油碳数分布,或原油氢元素质量分数与原油碳数分布得出原油相对分子质量。方法简单、用样量少、分析快速、安全性高。
(2)测得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油所含烃类的分布为nC12~nC35,得到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3)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油的碳、氢元素质量分数之和达到99.21%,杂元素质量分数较低。氢碳原子个数比为2.10,表明原油主要由饱和烷烃组成。
(4)本研究计算原油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适用于原油、饱和烃和芳香烃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