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1, Vol. 50 Issue (3): 40-48
LNG卫星站冷能与低温太阳能联合发电循环
刘梅梅 , 赵金文 , 刘鑫 , 刘兆起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摘要:针对无工业余热可利用的LNG卫星站,提出LNG冷能和太阳能联合发电循环,该联合发电循环可分为LNG冷能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对LNG冷能发电系统中的设备进行了火用分析:换热器内的火用损失占流程总火用损的69.23%,泵和膨胀机中存在的火用损失约占总火用损的30.77%;研究了太阳能热水温度、LNG压力、各级膨胀压力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使用软件模拟计算得到拉萨地区太阳能集热器各月的集热量和辅助加热量,每年5月至次年1月, 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加热量均低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且富余1.13×105 kW·h的电量。在拉萨2月至4月内,将太阳能热水温度调整至50 ℃,所需的辅助加热电能均低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且有富余电量。拉萨每年总共可以获得1.344×105 kW·h的电量。夏季LNG冷能发电系统中, 冷却后的循环水可以用于冷水空调,冷水空调每年的节电效益为5 808元。
关键词LNG卫星站    冷能利用    太阳能    发电流程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cycle of cold energy and low-temperature solar energy in LNG satellite station
Liu Meimei , Zhao Jinwen , Liu Xin , Liu Zhaoqi     
Shengli Oil Production Plant,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Dongying,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For the LNG satellite station without industrial waste heat to be used, a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cycle of LNG cold energy and solar energy is proposed. The cycle can be divided into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solar hot water system. The equipment in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exergy analyzed: the exergy loss in heat exchanger accounts for 69.23% of the total exergy loss, and that in pump and expander accounts for 30.77% of the total loss. The effects of solar hot water temperature, LNG pressure and expansion pressure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re studied. The monthly heat collection and auxiliary heating capacity of solar collectors in Lhasa area are calculated by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auxiliary heating capacity of solar hot water system is lower than that of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rom May to January of next year, and the surplus energy is 113×103 kWh. The temperature of solar hot water is adjusted to 50 ℃ within February to April in Lhasa. The auxiliary heating power required is lower than generation of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re is surplus power. Lhasa can obtain a total of 134.4×103 kWh per year. In summer, the cooling circulating water in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for cold water air conditioner, and the annual power saving benefit of cold water air conditioner is 5 808 yuan.
Key words: LNG satellite station    cold energy utilization    solar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process    

《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报告中指出,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的比例可以提高到10%。由于管道气供应不足,我国进口了大量的液化天然气(LNG)[1-2]。截至2017年9月,我国在青岛、大连、江苏等地建立了14座大型LNG接收站以及规模大小不等的LNG卫星站1 181座[3]。LNG卫星站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远高于LNG接收站。但对LNG卫星站冷能利用的研究较少,常采用空温式气化器进行气化[4],除了造成资源浪费,在站内也容易形成冷雾,冷雾会腐蚀站内设备,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合理有效地利用LNG卫星站冷能是保证LNG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LNG卫星站通常建设在边远偏僻地区,建站规模小,LNG冷能具有流量小、波动大、下游管网压力低等特点[5]。LNG卫星站冷能利用项目应具有投资较小、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灵活的优势。对于周边有可利用工业余热的卫星站,可将其作为气化热源[6-8],反之,则可用太阳能作为气化热源[9-11]。基于此,笔者提出了LNG冷能与太阳能联合发电循环,并对该循环的性能进行研究。整个循环分为LNG冷能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采用直接膨胀发电法,使用瞬时系统模拟软件搭建太阳能热水系统模型,采用太阳能并辅助电能加热的自来水作为LNG气化的热源。

1 LNG冷能与太阳能联合发电循环
1.1 联合发电循环工艺流程

整个联合发电循环流程如图 1所示。该流程分为两个系统:LNG冷能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辅助加热器和集热泵。集热泵将循环水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升温后的水进入储热水箱,若是储热水箱出水温度不满足生产要求,再经过辅助加热器加热,最后输送给LNG冷能发电系统。LNG冷能发电系统主要设备包括LNG泵、各级换热器和透平膨胀机。

图 1     LNG冷能与太阳能的联合发电循环

1.2 参数设置
1.2.1 LNG冷能发电系统关键参数设置

直接膨胀法发电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特别适用于小型气化站。缺点是发电效率较低,而使用多级膨胀流程可以提高发电效率[12-13]。基于这样的思路,对直接膨胀法进行改进,使用模拟软件搭建LNG冷能发电系统模型,如图 2所示。

图 2     LNG冷能发电系统流程图 1~12—LNG物流; P-1、P-2—LNG泵; Powerl. Power2—LNG泵所耗用的电能; HEX-1~HEX-5—LNG换热器; K-1~K-3—膨胀发电机; K1~K3—膨胀发电机发电量; W1~W6—太阳能热水

采用HYSYS软件进行模拟,状态方程选用PR方程,泵和透平膨胀机的绝热效率分别取80%和90%,膨胀机无发电损失。换热器管程、壳程压力损失取10 kPa,不计换热损失,最小换热温差大于3 ℃,对数平均温差大于10 ℃。以LNG为冷源,质量流量为320 kg/h,LNG组成的摩尔分数分别为CH4 90.38%、C2H6 5.37%、C3H6 4.04%和N2 0.21%。以太阳能热水为热源,总质量流量为1 500 kg/h,温度为75 ℃。表 1为LNG冷能发电系统物流参数。

表 1    LNG冷能发电系统参数

1.2.2 太阳能热水系统关键参数设置

图 3为太阳能热水系统模型,循环水进入储热水箱底层经管道输送至循环水泵,增压后的循环水进入太阳能集热器后温度升高,再进入储热水箱上层。水箱上层的高温热水进入混水阀,若热水温度在75 ℃以上, 自来水会进入混水阀与热水混合,将热水温度调节至75 ℃; 若热水温度低于75 ℃,热水将进入电辅助加热器加热至75 ℃,最后输送给下级用户。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线表示的太阳能热水制备系统,主要部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辅助加热器、循环水泵、储热水箱、温控分流器和混水阀; 另一部分是虚线表示的信息传输系统,主要部件包括计算器、积分器、打印器、在线输出设备、温差控制器和天气文件等。

图 3     太阳能热水系统模型

(1) 太阳能集热器。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中Type 72b部件,为平板型集热器。集热器的瞬间效率曲线截距取0.78,一阶热损失系数和二阶热损失系数分别取13 kJ/(h·m2· ℃)和0.05 kJ/(h·m2· ℃)。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表达式如式(1)所示。根据GB 50364-201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算得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方法见式(2)。

$ \eta = {\eta _0} - {a_1}\frac{{\Delta t}}{{{I_{\rm{T}}}}} - {a_2}{\left( {\frac{{\Delta t}}{{{I_{\rm{T}}}}}} \right)^2} $ (1)

式中:η为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 η0为集热器瞬间效率曲线截距; a1为集热器斜率,一阶热损失系数,kJ/(h·m2· ℃); a2为集热器斜率,二阶热损失系数,kJ/(h·m2· ℃); Δt为集热器进出口温差,℃; IT为太阳辐照强度,W/m2

$ {A_{\rm{C}}} = \frac{{{Q_{\rm{W}}}{C_{\rm{W}}}({t_{{\rm{end}}}} - t)f}}{{{J_{\rm{T}}}{\eta _{{\rm{cd}}}}(1 - {\eta _{\rm{L}}})}} $ (2)

式中:AC为集热板总面积,m2; QW为每日平均用水量,kg; CW为水的定压比热容,4.19 kJ/(kg· ℃); tend为贮水箱内设定的水的加热最终温度,取75 ℃; t为水的初始温度,℃; f为太阳能的保证率,一般取30%~80%,见表 2; JT为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日照量,kJ/m3; ηcd为集热器年平均集热效率,一般取0.25~0.50; ηL为贮水箱和管路的换热损失率,%。

表 2    不同资源区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取值范围

按年平均冷水温度为15.1 ℃算得平均热水负荷和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见表 3表 4

表 3    平均热水负荷计算

表 4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

(2) 集热泵。采用动力模型组中Type 3d部件,集热泵的详细设计见表 5

表 5    集热泵设计计算

(3) 储热水箱。采用热能储存装置模型组中Type 4c部件,根据GB 50364-2018中的规定, 储热水箱有效容积按式(3)计算。以拉萨为例,其单位集热面积日产热水量为70 L,储热水箱的容积为61.62 m3

$ {V_{{\rm{rx}}}} = {q_{{\rm{rjd}}}} \times {A_{\rm{i}}} $ (3)

式中:Vrx为储热水箱的有效容积,L; qrjg为单位面积集热器平均日产温升30 ℃热水量的容积,L/(m2·d),可根据集热器额定产品参数确定,无条件时可按照表 6设计; Ai为集热器总面积,m2

表 6    单位集热器总面积日产热水推荐取值范围 

其他部件的模型选择见表 7

表 7    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其他部件模型

2 结果及分析
2.1 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2.1.1 LNG冷能发电系统火用分析

火用计算的参考状态设定为T0=293.15 K和p0=101.325 kPa,根据文献[14]的计算方法算得各设备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损失占比。

对LNG冷能发电系统中各设备的火用效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 8表 9所示。系统中各设备的火用损失占比见图 4。虽然换热器HEX-1的火用效率较高,但是火用损率却是最大的,这是因为HEX-1内换热负荷最大。由于传热过程中的不匹配性,换热器内的火用损失占流程火用损失的绝大部分(约占总火用损的69.23%),如果进行系统优化,应重点考虑如何减少换热器的火用损失。泵和膨胀机中存在的火用损失(约占总火用损的30.77%)是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一般都是不可避免的。

表 8    泵和膨胀机的火用效率

表 9    换热器的火用效率

图 4     LNG冷能发电系统中各设备损失占比

表 10列出了新流程和孙宪航流程的性能参数。两个流程均以太阳能热水为热源,孙宪航采用联合发电法,新流程采用直接膨胀发电法。两个流程的复杂性相当,新流程比功和火用效率较高。孙宪航流程中采用循环工质(丙烯)与LNG换热,由于两者物性差异,丙烯的冷凝曲线和LNG的气化曲线不匹配,导致换热过程的不可逆火用损很大[9]。而新流程中采用低温气态LNG与液态LNG换热,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火用损较小,所以新流程的火用效率较大。新流程中LNG三级膨胀,且在各级中间进行换热,膨胀机出口处乏气温度升高,干度也增加,作功量增加,因此新流程的比功较高。

表 10    现有技术方案的工艺及性能参数

2.1.2 LNG冷能发电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假设气化站LNG的组成不变,则工业热水温度、LNG压力、一级膨胀压力和二级膨胀压力是影响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以下考察这些因素对系统比功、火用效率的影响。

2.1.2.1 太阳能热水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太阳能热水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见图 5图 6。由图 5可得,系统比功随太阳能热水温度的升高呈直线上升趋势,系统火用效率也随之增加,增加的速率逐渐变缓。由卡诺定理可知,系统的最大热效率只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有关,两者的温差越大,系统的热效率就越高。提高热水的温度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受到工质(水)性质的影响,热水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 另外热水温度太高也会损坏储热水箱,一般储热水箱内热水温度不超过80 ℃,为了得到最佳的系统性能,将热水温度定为75 ℃。由图 6可知,随着太阳能热水温度的升高,LNG冷能发电系统所需的循环水流量是降低的,在40~60 ℃循环水流量下降幅度较大,在60~75 ℃循环水流量下降幅度减小。

图 5     热水温度对系统比功和效率的影响

图 6     热水流量随热水温度的变化

2.1.2.2 LNG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LNG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见图 7图 8。由图 7图 8可知,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均随LNG压力P1和P7增加而增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LNG压力(P1)在4 500~7 500 kPa时,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增长速率较大,在7 500~9 000 kPa之间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增大P1和P7,透平膨胀机进口气体的火用值增大,出口气体压力保持不变,会有更多的压力火用转化为膨胀功输出,而泵增压的消耗功增量小于膨胀功的增量,所以系统的净功是增加的。通过系统火用效率的计算公式,总火用(LNG的冷火用和工业热水的热火用)不变,系统净功增加,因此系统的火用效率增大,且和比功的增加趋势保持一致。

图 7     LNG压力(P1)对系统比功和效率影响

图 8     LNG压力(P7)对系统比功和效率影响

2.1.2.3 一级膨胀压力和二级膨胀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一级膨胀压力(P5)和二级膨胀压力(P9)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见图 9图 10。由图 9可知,随着一级膨胀压力(P5)的增大,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都随之减小。一级膨胀压力越低(膨胀机K-1的背压P5越小),LNG就有更多的压力火用转化为膨胀功。但是压力也不能过低,因为一级膨胀后的乏气要进入换热器HEX-1与LNG换热冷凝液化。分析LNG冷能性质表明:LNG的压力越高,所含有的冷能越少,也就是说LNG压力越低,冷凝液化过程需要的冷量也就越多。因此,一级膨胀压力过低时将无法实现冷凝液化。另外,经模拟发现,当一级膨胀压力为2 900 kPa时,换热器HEX-1的最小传热温差仅为1.8 ℃,由于换热器最小传热温差的限制,一级膨胀压力也不能过小。

图 9     一级膨胀压力(P5)对系统比功和效率的影响

图 10     二级膨胀压力(P9)对系统比功和效率的影响

图 10可以得到,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随着二级膨胀压力(P9)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呈抛物线趋势,比功和火用效率均存在一个最大值。当二级膨胀压力为3 000 kPa时,比功为362 kJ/kg LNG,火用效率为45.77%;当二级膨胀压力为1 500 kPa时,膨胀机K-2出口气体的干度为0.99,若利用膨胀机K-2直接将LNG降低至外输压力,气体的干度会特别低,有凝液析出,将会对膨胀机叶片产生腐蚀,不利于设备维护。因此,现将高压LNG降至某一中间压力,膨胀机K-2出口乏气与工业热水换热后再进入三级膨胀机(K-3)膨胀至外输压力。

2.2 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分析

由GB 50364-2018可知,拉萨年平均太阳辐照量为7 771.85 MJ/(m2·a),为Ⅰ资源极富区。拉萨室外逐时干球温度如图 11所示。已知某小型气化站每日气化量为10 000 m3(质量流量约为320 kg/h),若配置冷能发电技术,需要太阳能热水系统每小时提供1 500 kg 75 ℃的工业热水,并使用上述模型进行模拟。

图 11     拉萨市室外逐时干球温度

拉萨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Fsol)和集热器集热效率(Etacoll)计算方法如式(4)和式(5)所示,计算结果见图 12

$ {F_{{\rm{sol}}}} = 1 - \frac{{{Q_{{\rm{aux}}}}}}{{{Q_{{\rm{dhw}}}} + {{10}^{ - 6}}}} $ (4)
图 12     集热器集热效率和太阳能保证率

式中:Qaux为辅助加热系统能源,kW·h; Qdhw为太阳能热水系统总能源,kW·h。

$ {E_{{\rm{tacoll}}}} = \frac{{{Q_{\rm{u}}}}}{{A \times {I_{{\rm{coll}}}} + {{10}^{ - 6}}}} $ (5)

式中:Qu集热器获取的有用能,kW·h; A为集热器有效集热面积,m2; Icoll为集热器截取的太阳能辐射,kW·h。

拉萨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降水集中于6~9月,年日照时长可达3 000 h以上。由图 13可知,在2~8月集热器总辐照量是递增的趋势。由图 11可以看出,在这个时间段内环境温度是逐渐升高的。9月气温在20 ℃以上,但当月太阳能集热器总辐照很低,原因可能是9月降水较多。在9月至次年2月,集热器总辐射呈递增的趋势,且大于2-8月,集热器总辐照量的增速。图 12中太阳能保证率与图 13集热器总辐照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在2-9月内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是逐渐降低的,9月至次年1月是递增的趋势,这说明降水对集热效率影响很大。另外,从图 12中还看出,全年太阳能保证率均在50%以上,在10月至次年1月,太阳能保证率都在90%以上。

图 13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总辐照量

图 14可知,全年的总供热量几乎维持稳定,太阳能集热量占总供热量的绝大部分。在2.1节中对LNG冷能发电系统做了研究,比功为362 kJ/kg LNG,发电功率为32.18 kW,一个月按30个工作日来算,每月的发电量为2.32×104 kW·h。在5月至次年1月,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加热量均低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而且还富余1.13×105 kW·h的电量,可以输送至当地电网。

图 14     集热器集热量、辅助加热量、总供热量和辐照量

根据图 11可知,在10月至次年1月内,拉萨室外最高温度在8 ℃左右,若在拉萨建设LNG气化站,这段时间站内必然会出现冷雾现象,若采用太阳能联合LNG冷能发电方式,将会妥善解决站内冷雾,保障气化站内设备稳定运行,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此外,还可以向当地电网输出电能,增加气化站收益。在拉萨7-9月夏季时间,白天温度较高,LNG冷能发电系统中冷却后的循环水可以用于冷水空调,在站内工作间制冷后再进入太阳能集热器。

3 工艺调整优化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得到,由于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导致集热器所接收到的辐照量减小,辅助加热电能消耗变大,拉萨2-4月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加热量高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若按照原工况运行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针对此现象,将此时间段内的热水温度调至50 ℃,以降低辅助加热电能的消耗。模拟得到太阳能热水系统所需辅助加热量、太阳能保证率和集热器集热效率,模拟结果如表 11表 12所列。

表 11    拉萨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耗电量

表 12    拉萨地区太阳能保证率和集热器集热效率

在2-4月内将太阳能热水温度调至50 ℃,所需的辅助加热电能大幅降低,均低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而且还富余2.14×104 kW·h的电量,可以输送至当地电网。在拉萨7-9月夏季时间,白天温度较高,LNG冷能发电系统中冷却后的循环水可以用于冷水空调,为站内工作间制冷后再进入太阳能集热器。冷水空调进水温度为15.35 ℃,出水温度为25 ℃,空调每小时的制冷量为6.25×104 kJ(17.36 kW)。以电压缩空调制冷系数COP 3.55为例,制冷成本为0.14元/kW,每小时节电效益为2.43元。按冷水空调每年运行100天(2 400 h)计算,可得到冷水空调每年节电效益为5 808元。

4 结论

(1) LNG冷能发电采用流程简单的直接膨胀法,对工艺流程中的设备进行了火用分析,换热器内的火用损失占流程总火用损的69.23%,泵和膨胀机中存在的火用损失约占总火用损的30.77%。

(2) 对冷能发电系统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都随太阳能热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随LNG压力P1和P7增加而增大; 系统比功和火用效率都随一级膨胀压力(P5)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二级膨胀压力(P9)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3) 对比辅助加热量和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确定拉萨各月是否适合采用联合发电工艺。每年5月至次年1月,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加热量均低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而且还富余1.13×105 kW·h的电量。

(4) 在拉萨2-4月内将太阳能热水温度调至50 ℃,所需的辅助加热电能均低于LNG冷能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而且还富余2.14×104 kW·h的电量。综上,拉萨每年可以获得1.344×105 kW·h的电量。夏季LNG冷能发电系统中冷却后的循环水可以用于冷水空调,冷水空调每年的节电效益为5 808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6-12-24). http://www.ndrc.gov.cn/fzgggz/fzgh/ghwb/gjjgh/201706/t20170607_850207.html.
[2]
陈蕊, 朱博骐, 段天宇. 天然气发电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 天然气工业, 2020, 40(7): 120-128.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20.07.015
[3]
安隽博国际有限公司研究和出版部. 中国LNG核心用户(气化站/再气化项目)统计报告[EB/OL]. (2018.11). http://www.chinagasmap.com/
[4]
徐少杰, 高文学, 严荣松, 等. LNG空温式气化器传热问题的研究进展[J]. 天然气工业, 2020, 40(6): 130-140.
[5]
钟胜. LNG卫星站冷能发电微型化工艺研究设计[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6]
ZHANG N, LIOR N. A novel near-zero CO2 emission thermal cycle with LNG cryogenic Exergy utilization[J]. Energy, 2006, 31(10/11): 1666-1679.
[7]
饶文姬, 赵良举, 刘朝, 等. 利用LNG冷能与工业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 35(2): 213-217.
[8]
刘梅梅, 张引弟, 薛鹏, 等. LNG冷能用于朗肯循环和CO2液化新工艺[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9, 48(4): 43-49.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9.04.008
[9]
孙宪航, 陈保东, 王雷, 等. 以太阳能为高温热源的LNG卫星站冷能发电系统[J]. 天然气工业, 2012, 32(10): 103-106.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2.10.025
[10]
RAO W J, ZHAO L J, LIU C, et al. A combined cycle utilizing LNG and low-temperature solar energy[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3, 60(1/2): 51-60.
[11]
张自波. LNG卫星站冷热电联产工艺研究[D].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2016.
[12]
吴小华, 蔡磊, 李庭宇, 等. LNG冷能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J]. 油气储运, 2017, 36(6): 624-635.
[13]
张超, 金海刚, 邵国芬, 等. LNG冷能发电工质选择与参数优化[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 44(4): 54-58.
[14]
黄美斌, 林文胜, 贺红明, 等. LNG冷能用于CO2跨临界朗肯循环和CO2液化回收[J]. 低温与超导, 2009, 37(4):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