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1],碳减排承诺已成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实质性约束[2]。自中国海油正式启动碳排放影响评估工作以来,对碳排放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力争单位产量碳排放强度控制在0.150 9吨CO2/吨油以下。减碳成为目前企业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需从各生产环节严格控制碳排放。在海上油气处理工艺中,三甘醇脱水系统生产能耗较大[3-4],且连续排放废气,对海上平台油气处理工艺的碳排放量影响较大,有必要对三甘醇脱水系统的碳排放影响参数进行研究,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传统优化方法难以解决三甘醇脱水系统非凸非线性、多峰的问题[5],需采用智能优化算法。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以下简称GA)并行性和全局搜索的特性,能有效适配三甘醇脱水系统碳排放计算模型[6-7]。利用现场在线测量数据,HYSYS软件能建立严格的三甘醇脱水模型。为在HYSYS模型中引入遗传算法,必须基于程序间数据通信接口控件(ActiveX),实现HYSYS三甘醇计算模型与Matlab遗传算法优化程序之间的双向绑定。其中,由遗传算法优化决策变量,优化的决策变量传递到HYSYS中计算碳排放总量,根据碳排放总量结果的遗传算法再进一步优化,直至系统的碳排放总量达到最小值。
随着燃气发电装置的逐步退出,海上油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只能增压外输或者高压回注,为避免生成气体水合物,需对湿气进行脱水处理,降低水露点。现有的脱水方法主要包括冷冻分离、三甘醇(TEG)吸收、分子筛吸附等[8]。三甘醇脱水法因具有性能稳定、投资及操作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9-10],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处理工艺。
某海上平台脱水系统采用三甘醇脱水工艺,工艺流程如图 1所示,该工艺包括脱水单元和再生单元。在脱水单元,贫TEG作为吸收溶液,与湿气在吸收塔中逆流接触,从而将天然气水露点降低至-15 ℃以下;在再生单元,富TEG经再沸、汽提、精馏后提纯为98%~99.7%(w)的贫TEG。天然气实际产量(20 ℃,101.325 kPa下)为100×104 m3/d,湿气组成如表 1所列。
HYSYS软件具有严格的物性计算包,具有可对任意塔计算、非序贯模拟技术等优点[11]。基于天然气脱水工艺流程,利用HYSYS软件建立工艺模型。图 2为脱水工艺模型,该模型中的湿气入口温度、压力、TEG循环量、重沸器温度、再生塔入口处富TEG温度、汽提量均为可调变量。
基于现场实际运行在线测量数据验证三甘醇脱水模型的可信度。对比现场数据与模拟结果(表 2),当HYSYS模拟流程收敛后,水露点的模拟误差为-1%,再沸器功率的模拟误差为0.8%,模拟结果基本符合运行结果。
三甘醇脱水系统的CO2排放来自系统中闪蒸气的燃烧和耗电量折算。由于该平台TEG重沸器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故闪蒸分离器分出的气相不再作为重沸器燃料,而是直接放空。除此以外,再生塔、缓冲罐产生的闪蒸气也直接输送至火炬头燃烧放空,燃烧效率取98%。重沸器、TEG循环泵是三甘醇脱水系统中的主要能耗设备,其中,供电碳排放因子取0.776 9 t CO2/MW·h[12]。三甘醇脱水系统总CO2排放量计算表达式见式(1)。
式中:G为总CO2排放量,kg/h;GBOG为闪蒸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kg/h;k为供电碳排放因子,t/(MW·h);Preboiler、Ppump分别为重沸器和循环泵功率,kW。
为分析各变量对三甘醇系统总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控制变量法,利用HYSYS CASE STUDY对水露点及碳排放进行敏感性分析。控制参数基础数据见表 3。
吸收塔入口温度不宜高于48 ℃,且不应低于水合物生成温度[13],该平台上湿气的水合物生成温度为19 ℃。由于平台采用海水作为天然气冷却介质,受限于水工艺系统相关参数和海水温度,天然气最低冷却温度为30 ℃。因此,平台湿气入口温度变化区间为30~48 ℃。等间隔选取6组工况,对三甘醇脱水系统碳排放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分析结果如图 3所示,三甘醇脱水系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重沸器和闪蒸气,重沸器占比70%以上,闪蒸气占比30%以下,TEG循环泵占比低于2%。碳排放总量对湿气入口温度变化不敏感,平均变化率低于0.1 kg/(h·℃)。湿气入口温度对干气露点影响较大(图 4),随着湿气入口温度的增加,吸收塔的脱水效果明显降低。
三甘醇脱水系统中的TEG循环量取决于每吸收湿气中1 kg水所需的TEG量。虽然干气平衡露点取决于贫液质量分数,但在实际操作中,吸收塔内气液相很难达到完全平衡状态。而TEG循环量能影响气液相接近平衡状态的程度,换言之,增加TEG循环量就能使干气实际露点更接近平衡露点。按照GPSA推荐,TEG的经济循环量为15~40 L/(kg H2O)[14]。
TEG循环量对三甘醇脱水系统碳排放量的影响见图 5。由图 5可知,随着TEG循环量的逐渐增加,系统内重沸器能耗、闪蒸气量及碳排放总量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TEG循环量的增加,干气水露点逐渐降低(图 6),脱水效果逐渐提升。当TEG循环量超过35 L/kg时,露点降基本不随TEG循环量的增加而变化,表明干气实际水露点接近平衡水露点。
TEG吸收塔压力在3.4~8.3 MPa时,整体经济性较好[15]。该吸收塔设计压力为7.2 MPa,安全阀定压为7.1 MPa。在模拟过程中,吸收塔最高压力不应超过7.1 MPa。
随着湿气入口压力的增加,系统总碳排放量略微增加,其中,闪蒸气燃烧对应的碳排放增量在总增量中占主导地位(图 7);干气水露点的变化趋势与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湿气入口压力越大,TEG吸收塔的脱水效果越好,干气水露点越低(图 8)。这是由于湿气入口压力增加导致气相中重烃及水含量减少,更多地溶解在TEG溶液中。
重沸器是TEG再生单元的核心装置,重沸器温度越高,贫液中TEG质量分数越高,但重沸器温度不能高于TEG分解变质温度(三甘醇的理论分解温度是207 ℃,通常最高温度控制在204 ℃),海上平台重沸器温度一般控制在170~204 ℃[16-18]。重沸器温度与功率存在函数关系,重沸器温度增加会导致重沸器碳排放量急剧增加,重沸器温度变化对TEG泵功率及闪蒸气排放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图 9)。重沸器温度越高,湿气的脱水深度越高,干气水露点越低(图 10)。
富液进塔温度应控制在95~149 ℃[15]。富液进塔温度越高,重沸器将富液加热到指定温度所需功率就越低,从而导致系统的碳排放量降低(图 11)。富液进塔温度与重沸器的功率、贫/富TEG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温控系统的设定值有关,换言之,富液进塔温度取决于系统热量回收的能力。故提高系统热量回收能力是降低系统碳排放量的有力措施[19]。
TEG再生系统无汽提操作时,贫甘醇质量分数最大可达到98.75%;增加汽提操作后,贫甘醇质量分数最大可达到99.96%[20]。汽提气通常会采用氮气或燃料气,该平台采用氮气,氮气从汽提塔塔底进入,与甘醇逆流接触,汽提前TEG质量分数为97.6%,汽提后TEG质量分数达到98.9%,通过汽提能有效提高TEG贫液质量分数。
参考SY/T 0076-2008《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及《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每1 L TEG所需的汽提气量约为0.01~0.04 m3。图 12、图 13分别为汽提气量对碳排放量和干气水露点的影响。从图 12、图 13可以看出,随着汽提气量的增加,三甘醇脱水系统碳排放总量略微增加,干气水露点基本呈线性降低。
经上述分析,TEG循环量、重沸器温度、富液进塔温度、湿气入口温度对系统碳排放总量和干气水露点的影响最大[21]。由于各参数变化需满足相平衡及能量平衡条件,所以各参数之间不是独立关系,而是高度非线性关系。需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三甘醇脱水系统碳排放总量的最优化计算。
遗传算法(GA)是一类借鉴生物界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其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22-25]。三甘醇脱水系统的优化流程如图 14所示。
具体如下:
(1) 初始化种群,通过Matlab在决策变量的搜索域内随机生成N组数据,形成种群个体数量为N的种群。
(2) HYSYS批运算,利用ActiveX控件将种群内个体逐一传递到HYSYS的SPREADSHEET中进行模拟计算(图 15),碳排放量及水露点模拟结果(图 16)再通过ActiveX控件返回给Matlab。
(3) 判断干气水露点是否满足条件,以及换热器是否出现温度交叉的逻辑错误。若不满足条件或出现错误,则给予较大的惩罚值。
(4) 适应度函数值计算,适应度函数是遗传算法区别于传统优化算法的内容之一,其并不需要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而是通过适应度函数来评价目标函数,从而度量种群中个体优劣的无量纲指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5) 遗传优化,根据“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按概率选择适应度较好的个体,采用轮盘赌法作为随机选择算法;将选择出来的个体进行交叉、变异操作,从而繁衍出下一代种群,本研究中交叉因子为0.7,变异因子为0.1。
(6) 持续“进化”,将繁衍出来的种群继续代入HYSYS中进行计算,重复步骤(1)~(5),直至满足终止条件,并输出适应度最优的个体作为最终结果。
图 17为不同种群规模的优化过程,其中,种群规模分别为50、100,终止遗传代数为150。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每一代种群的最优适应度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计算结果正在趋于收敛。遗传算法中的种群个数对收敛速度有明显影响,当种群规模为100时,只需迭代到78代,而当种群规模为50时,则需要迭代到140代。由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性及决策变量操作空间的非凸非线性,不同种群规模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6],这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优化结果。
表 4为各决策变量及水露点指标和系统碳排放量优化前后的对比情况,在优化过程中,TEG循环量降幅最大,高达40%,重沸器温度降幅为7.7%。优化前TEG脱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为83.84 kg/h,而优化后系统的碳排放量降至53.98 kg/h,降幅达到35.6%,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1) 三甘醇脱水系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重沸器和闪蒸气,重沸器占比70%以上,闪蒸气占比30%以下,TEG循环泵占比低于2%。
(2) TEG循环量、重沸器温度、富液进塔温度对三甘醇脱水系统的碳排放总量影响较大,湿气入口压力对碳排放总量影响较小,湿气入口温度、汽提气量基本不影响碳排放总量。
(3) 在露点降方面,湿气入口温度降低、TEG循环量增加、湿气入口压力增加、重沸器温度提高、汽提气量增加等操作均能有效提高TEG脱水深度。
(4) 在遗传算法优化过程中,TEG循环量降幅最大,高达40%,重沸器温度降幅为7.7%。优化前TEG脱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为83.84 kg/h,而优化后系统的碳排放量降至53.98 kg/h,降幅达到35.6%,优化效果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