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3, Vol. 52 Issue (5): 91-95
页岩气井滑溜水和返排液对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研究
陈文1 , 彭林彩1 , 王彦然1 , 周宁2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2. 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液体对川渝地区页岩气井常用油管材质N80钢和套管材质TP125V钢的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比较了现场返排液、现场滑溜水和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3种液体对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影响。结果 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的腐蚀速率最大,实验室配制滑溜水中的腐蚀速率最小。结论 N80钢和TP125V钢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不仅整体腐蚀速率较在现场滑溜水或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中大,而且局部腐蚀也更加严重。
关键词返排液    滑溜水    腐蚀    页岩气    
Corrosion behavior of N80 and TP125V steel in slick water and flowback water from shale gas wells
Chen Wen1 , Peng Lincai1 , Wang Yanran1 , Zhou Ning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ural Gas Technology,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China;
2. Sichuan Chuangang Gas Co., Ltd., Chengdu, Sichu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is to study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N80 tubing material and TP125V casing material commonly used in shale gas well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areas. Methods The corrosion effects of flowback water, on-site slick water and laboratory prepared slick water on N80 and TP125V steel were compared by weight-loss method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corrosion rate in the flowback water environment was the highest and in the laboratory prepared slick water was the lowest. Conclusions The overall corrosion rate of N80 and TP125V materials in the flowback water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n-site slick water or the laboratory prepared slick water, but also the pitting is more serious.
Key words: flowback fluid    slick water    corrosion    shale gas    

川渝地区页岩气开发主要采用大规模压裂技术,单井加入的压裂液量普遍为(40~60)×104 m3[1]。页岩气井主要使用滑溜水作为压裂液,进入地层后,随着气井开采逐渐返排至地面。为了实现页岩气环保、低成本开发,返排液经过简单处理后, 在现场再次配制成滑溜水,用于下一口页岩气井压裂[2-4]

川渝地区页岩气井大量采用了N80钢油管和TP125V钢套管,随着气井的开采,部分气井出现了油管腐蚀失效的情况。国内外有少量关于页岩气井油管腐蚀的报道[5-9],发现温度、压力、CO2和硫酸盐还原菌含量都对腐蚀有影响。截至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不同液体对油套管材质腐蚀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法,分析了室内配制滑溜水、现场滑溜水和气井返排液3种液体对N80钢和TP125V钢腐蚀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去离子水、CO2(99.9%(φ))、金属试样(N80钢、TP125V钢)、实验室配制滑溜水(使用去离子水配制,其中,杀菌剂(CT10-4B)质量分数为0.5‰、助排剂(CT5-12A)质量分数为1‰、降阻剂(CT1-20D)质量分数为1‰)、现场滑溜水(川渝地区某页岩气井压裂现场取样)、现场返排液(川渝地区某页岩气井现场取样)、电子天平(JJ500,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电化学工作站(CS350,武汉科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JSM-IT200,日本JEOL)、超景深3D显微镜(LEICA DVM6,德国Leica Microsystems)。

1.2 实验方法

实验所用腐蚀液、试剂瓶等在高温高压灭菌锅中(121 ℃)进行灭菌20 min。不能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的实验物品,如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等,均须放至紫外灯下进行紫外灭菌30 min。灭菌后的腐蚀液于紫外箱中通入CO2气体4 h,用作腐蚀介质。失重实验及实验后试片处理参考相关标准中所述方法开展[10-11]。实验中所测电化学数据均通过CS350电化学工作站完成;N80钢和TP125V钢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Ag/AgCl为参比电极,对电极为Pt电极,进行开路电位以及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试。实验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范围为相对开路电位-250~+350 mV,以0.5 mV/s的扫描速度进行。

2 实验结果
2.1 失重测试

图 1所示为在100 ℃下不同腐蚀介质中腐蚀测试14天后由失重计算得到的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速率。从图 1可看出: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环境中,N80钢腐蚀速率分别为0.051 mm/a、0.145 mm/a和0.202 mm/a,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的腐蚀速率最大,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中的腐蚀速率最小;TP125V钢在3种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规律也相同,腐蚀速率分别为0.022 mm/a、0.090 mm/a和0.131 mm/a。

图 1     N80钢和TP125V钢在不同腐蚀介质中腐蚀速率对比

2.2 电化学测试

由于N80钢和TP125V钢在不同腐蚀介质中耐蚀性能趋势相同,因此选取N80钢开展电化学测试。图 2表 1分别是N80钢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环境中实验14天后的极化曲线图和拟合结果,实验温度为100 ℃。从图 2表 1可以看出: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环境中,N80钢自腐蚀电位为-0.627 71 V,腐蚀电流为1.958 5×10-7 A/cm2;在现场滑溜水环境中,N80钢自腐蚀电位为-0.674 77 V,腐蚀电流为1.113 8×10-6 A/cm2;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N80钢自腐蚀电位为-0.699 79 V,腐蚀电流为2.451 0×10-5 A/cm2

图 2     不同腐蚀液环境中的极化曲线

表 1    不同腐蚀液环境中极化曲线拟合结果

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N80钢腐蚀电位最负,腐蚀电流最大,腐蚀速率也最高,说明试样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有更大的腐蚀倾向,腐蚀最严重。

3 腐蚀行为分析

图 3所示为在100 ℃下,实验钢材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体系中开路电位(OC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 3可看出: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体系中,OCP先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增至第5天后,开始下降,最终下降至-0.5 V;在现场滑溜水中,OCP先增大后减小,从第4天开始逐渐稳定在-0.60~-0.65 V;在现场返排液中,试样OCP随浸泡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从第5天开始稳定在-0.65~-0.70 V。从图 3可看出,试片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OCP最负,具有更强的电化学腐蚀倾向。

图 3     不同腐蚀液体系中OCP随时间的变化

图 4所示为N80钢在不同腐蚀介质体系中表面腐蚀产物的SEM图像与EDS能谱分析图。从图 4(a)图 4(b)可看出: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环境中,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较少,不连续,且可以看见试片表面的金属擦痕,说明腐蚀较轻;腐蚀产物膜分布不均匀,可以观察到有腐蚀坑;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环境中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元素以Fe、O、C等为主。在现场滑溜水环境中,实验后试片表面有较多腐蚀产物,有局部成团,且有大量的孔洞存在,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元素以C、O、Fe、Si、Ca等为主(见图 4(c)图 4(d))。在现场返排液中,腐蚀产物在试样表面成团分布,腐蚀产物颗粒较大,腐蚀产物膜疏松多孔,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由C、O、Fe、Si、Ca等元素组成(见图 4(e)图 4(f))。

图 4     不同腐蚀介质体系中N80钢表面腐蚀产物的SEM图像与EDS能谱((X射线能量keV-信号强度counts)分析图

通过图 4的SEM分析结果可知,在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环境中,N80试样表面腐蚀产物比室内配制的滑溜水更多、更疏松,说明更容易发生腐蚀。

图 5所示为TP125V钢在不同腐蚀介质体系中表面腐蚀产物的SEM图像与EDS能谱分析图。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环境中,试样表面基体裸露,没有观察到明显连续的腐蚀产物膜(见图 5(a)),结合EDS能谱结果可以看出,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元素以Fe、C、O等为主(见图 5(b))。在现场滑溜水环境中,试样表面分布着大量块状腐蚀产物,腐蚀产物膜较为致密,但存在裂痕,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由C、O、Fe、Ca、Si等元素组成(见图 5(c)图 5(d))。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TP125V钢表面腐蚀产物膜较为致密,分布不均匀,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包括C、O、Fe、Ca、Si等元素(见图 5(e)图 5(f))。

图 5     不同腐蚀介质体系中TP125V钢表面腐蚀产物的SEM图像与EDS能谱(X射线能量keV-信号强度counts)分析

通过图 5的SEM分析结果可知,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环境中,TP125V钢表面没有明显的腐蚀产物膜,说明腐蚀较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更为轻微。

图 6所示为N80钢在不同腐蚀介质中去除试片表面腐蚀产物后的腐蚀形貌分析图。从图 6可看出:N80钢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环境中,其表面比较光滑平整,划痕清晰可见,腐蚀坑比较小且孤立,腐蚀较轻,最大腐蚀坑深度为18.49 μm(见图 6(a)); 在现场滑溜水环境中,表面有明显腐蚀痕迹,点蚀坑分布较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更密集,最大腐蚀坑深度为21.15 μm(见图 6(b));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表面出现较大的点蚀坑,局部腐蚀严重,最大点蚀坑深度为24.74 μm(见图 6(c))。

图 6     不同腐蚀介质中的N80钢去除表面腐蚀产物后的腐蚀形貌

图 7所示为TP125V钢在不同腐蚀腐蚀介质中去除试片表面腐蚀产物后的腐蚀形貌图。从图 7可看出:TP125V钢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和现场滑溜水环境中,其表面均可见到明显的金属擦痕,腐蚀坑数量比较少,最大腐蚀坑深度接近(分别为10.83 μm和10.38 μm,见图 7(a)图 7(b)),但是在现场滑溜水环境中的表面腐蚀痕迹更明显,开始出现密集的点蚀痕迹;在现场返排液环境中,表面腐蚀明显,出现大量腐蚀坑,说明发生了严重局部腐蚀,最大腐蚀坑深度高于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和现场滑溜水(19.80 μm,见图 7(c))。

图 7     不同腐蚀介质中的TP125V钢去除表面腐蚀产物后的腐蚀形貌

结合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腐蚀产物形貌分析和试片表面形貌分析可以看出,N80钢和TP125V钢在室内配制的滑溜水、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中的耐蚀性能逐渐降低,点蚀情况逐渐加深。

4 结论

(1) 研究了N80钢和TP125V钢在实验室配制的滑溜水、现场滑溜水和现场返排液3种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现场返排液对这两种钢的腐蚀性最强,且会出现明显的点蚀。

(2) 现场返排液在回用前,应充分考虑其腐蚀性问题,通过水质预处理[12]、添加缓蚀剂等措施来减轻对油套管的腐蚀。

参考文献
[1]
焦方正. 页岩气"体积开发"理论认识、核心技术与实践[J]. 天然气工业, 2019, 39(5): 1-14.
[2]
王毅霖, 罗臻, 张晓飞, 等. 页岩气采出水处理及回用现状分析[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9, 29(1): 44-47.
[3]
江丽, 刘春艳, 王红娟, 等. 国内外页岩气开发环境管理现状及对比[J]. 天然气工业, 2021, 41(12): 146-155.
[4]
刘友权, 陈鹏飞, 吴文刚, 等. 加砂压裂用滑溜水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 42(5): 492-495.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3.05.011
[5]
PURDY I, PYECROFT J, THOMAS L. Investigation of severe tubing corrosion in a shale gas observation well[C]//SPE International Oilfield Corros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Aberdeen, Scotland, UK: SPE, 2016: 1-14.
[6]
SHERMAN S, BROWNLEE D, KAKADJIAN S, et al. Microbial influenced corrosion of coil tubing milling strings in the eagle ford shale[C]//International Petroleum Technology Conference.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4: 1-10.
[7]
岳明, 汪运储. 页岩气井下油管和地面集输管道腐蚀原因及防护措施[J]. 钻采工艺, 2018, 41(5): 125-127.
[8]
鲁进. 细菌含量对页岩气井井筒腐蚀规律实验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11): 94-95.
[9]
李成, 王长权, 陈旭, 等. 页岩气井井筒腐蚀规律与防护措施[J]. 腐蚀与防护, 2020, 41(1): 35-40.
[10]
国家机械工业局.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JB/T 7901-1999[S].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1]
国家能源局. 天然气集输用缓蚀剂技术要求及评价方法: SY/T 7437-2019[S].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0.
[12]
于建国, 韩昫身, 金艳.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2, 51(5): 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