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4, Vol. 53 Issue (2): 23-27
焦化汽柴油加氢捕硅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杨国明1 , 王连英1 , 刘孝川2 , 韩龙年1 , 张海洪1 , 王宁1     
1. 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
2.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 脱除焦化汽柴油馏分中的有机硅化合物,避免催化剂硅中毒。方法 以拟薄水铝石粉为载体制备原料,镍钼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加氢捕硅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吡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200 mL加氢中试装置上考查了捕硅剂的脱硅活性和2 000 h活性稳定性。结果 自主开发的捕硅剂比表面积和孔容较高,酸性适宜,活性金属分布均匀,强度满足工业装置装填要求。捕硅剂的脱硅活性较高,在典型的工业条件下,脱硅率>90%,在2 000 h活性稳定性试验过程中,脱硅率稳定>90%,活性稳定性良好,且具有较高的容硅能力。结论 自主开发的捕硅剂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对清洁燃料的生产及保护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焦化汽柴油    加氢捕硅剂    脱硅    物性分析    中试装置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ydrogenated silicon trap catalyst for coking gasoline and diesel
YANG Guoming1 , WANG Lianying1 , LIU Xiaochuan2 , HAN Longnian1 , ZHANG Haihong1 , WANG Ning1     
1. CNOOC Institute of Chemicals & Advanced Materials,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 CNOOC Hui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Huizhou,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is to remove organic silicon compounds in coking gasoline and diesel fractions and protect the catalysts from silicon poisoning. Methods The hydrogenated silicon trap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using pseudo-boehmite powder as the carrier materials and Ni-Mo as the active metal components by the equal volume impregnation process, and the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X-ray diffraction, pyridine infrared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desilication activity and 2 000 h activity stability of the silicon trap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on a 200 mL hydrogenation pilot device. Results The self-developed silicon trap catalyst had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nd pore volume and suitable acidity,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active metals and strength meeting the loading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units. The silicon trap catalyst had high desilication activity. Under typical industrial conditions, the desilication rate was greater than 90%. During the 2 000 h activity stability test, the desilication rate was greater than 90% steadily, indicating good activity stability and high silicon capacity. Conclusions The self-developed silicon trap catalyst has broa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ean fuel production and long-term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units.
Key words: coking gasoline and diesel    hydrogenated silicon trap catalyst    desilication    property analysis    pilot device    

石油馏分中的硅一方面来源于原油开采过程中注入的有机硅助剂,其在常减压蒸馏过程中分解,进入不同的馏分段中;另一方面来源于焦化加工过程中注入的含硅消泡剂,其在高温下分解,进入焦化汽柴油组分中。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有机硅助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石油开采过程中用到的有机硅助剂主要包括:钻井液用有机硅稳定剂、有机硅降黏稀释剂、有机硅消泡剂和有机硅原油破乳剂,其主要形态是聚硅氧烷[1]。由于Si-O键键能远高于C-C键键能,且有机硅聚合物分子链柔性大,黏温系数小,保证了其良好的耐热性能和抗机械剪切稳定性。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随着原油日益变重、质量变差和加工深度的不断提高,延迟焦化作为重油轻质化的重要工艺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焦化汽油和焦化柴油是延迟焦化的主要产品,加氢精制处理后的焦化石脑油可以用于乙烯裂解原料、重整原料和合成氨原料等,柴油馏分可作为优质的柴油调合组分[2-3]。在延迟焦化过程中,原料渣油中通常会添加含硅消泡剂,抑制焦炭塔内泡沫的产生,含硅消泡剂的主要组分是聚硅氧烷,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为小分子含硅化合物进入焦化馏分中。有研究表明[4],消泡剂中的硅主要残留在焦化汽油馏分中,其主要形式为D3~D5硅氧烷,焦化柴油馏分中也有少量的硅残留,其主要形式为D6~D7硅氧烷,焦化蜡油馏分中基本不含硅。

硅是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在加氢处理过程中容易沉积在加氢催化剂表面,覆盖活性组分、堵塞催化剂孔道、减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从而使催化剂完全失活,缩短加氢装置运行周期[5-7]。此外,在部分重整预加氢装置加工焦化汽油过程中,硅穿透加氢催化剂床层后进入下游重整反应器,导致重整催化剂中毒失活[8]

针对焦化汽柴油的物化性质和加氢装置的特点,国内外各研究院及催化剂厂家研发出了不同牌号、不同适用范围的捕硅剂。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以大孔体积、高比表面积的氧化铝为载体,负载金属活性组分,开发了孔体积大、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大、容硅能力强的FHRS系列加氢捕硅剂[9-11]。法国Axens公司研制的ACT系列捕硅剂容硅能力较强,适用于在石脑油加氢催化剂前进行脱硅,以避免加氢催化剂被硅污染,延长加氢催化剂的使用周期。丹麦托普索公司开发的TK-400系列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容大的特点,使脱硅保护剂体系得到优化[12-13]

本研究以拟薄水铝石粉为载体制备原料,以镍钼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捕硅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BET)、扫描电镜(SEM)、吡啶红外(PyIR)的分析方法对捕硅剂进行表征,在200 mL固定床加氢中试装置上对捕硅剂进行了性能评价。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拟薄水铝石粉,工业级,比表面积≥300 m2/g,孔容≥0.90 mL/g,潍坊临朐恒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田菁粉,工业级,菏泽东明县朱洼田菁胶厂;羧甲基纤维素,工业级,济南鑫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柠檬酸,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和磷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碱式碳酸镍和三氧化钼,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F-26(Ⅱ)双螺杆挤条机,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实业总厂;LC-223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QSK3-10-12管式炉,西尼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MAG HS4加热磁力搅拌器,德国艾卡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 原料油

试验用原料油为某炼厂加氢精制装置原料,其组成为焦化汽油、焦化柴油和催化柴油混合进料,质量比约为35∶55∶10,硅质量分数为3 μg/g。为准确测定产品中的硅含量,评价捕硅剂脱硅率,需加入硅源,以提高原料中的硅含量,根据焦化汽油的馏程(34.4~225.2 ℃),选择六甲基环三硅氧烷(沸点134 ℃)作为硅源,调整原料油中的硅质量分数为52 μg/g,试验原料油性质见表 1

表 1    原料油性质

1.3 催化剂制备

1) 载体制备:将拟薄水铝石、田菁粉、羧甲基纤维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将适量柠檬酸、浓硝酸以及去离子水倒入上述干粉中,快速混合均匀,用三叶草形孔板挤出成型,经干燥焙烧,制得载体备用。

2) 催化剂制备:称取定量磷酸于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称取所需质量的三氧化钼和碱式碳酸镍加入其中,开始加热升温至设定温度,在该温度下搅拌至金属盐完全溶解,配成浸渍液,冷却至室温,根据载体吸水率,进行等体积浸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干燥焙烧,制备得到捕硅剂成品。

1.4 催化剂表征

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 ASAP2020型自动吸附仪分析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孔结构性质。采用日本理学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和ZSXPrimus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催化剂晶

相结构和元素组成。采用日本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U8220扫描电镜观察催化剂形貌和金属分布情况。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utoChem Ⅱ 2920型全自动化学吸附仪测定催化剂酸性。

1.5 催化剂性能评价试验

催化剂性能评价试验在200 mL连续等温固定床加氢中试装置上进行,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在临氢状态及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硫化后,按试验方

案进行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表征
2.1.1 物化性质

实验室制备的加氢捕硅剂物化性质见表 2。由表 2可知,捕硅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且侧压强度满足工业装置催化剂的装填要求(≥100 N/cm)。

表 2    加氢捕硅剂物化性质

2.1.2 XRD表征

图 1为捕硅剂载体及捕硅剂的XRD衍射谱图,由图 1可以看出,捕硅剂的XRD谱图与载体基本一致,在2θ为45.7°和66.7°处出现的峰为γ-Al2O3的特征衍射峰,没有出现活性金属的特征衍射峰,表明捕硅剂的活性金属分散均匀,没有出现聚集或烧结的情况。

图 1     捕硅剂和载体的XRD谱图

2.1.3 PyIR表征

吡啶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测定催化剂的固体表面酸性,定量测定微孔、中孔和大孔的内表面酸性。当吡啶与催化剂表面上的L酸性位点或B酸性位点相互作用时,在红外光谱中的1 450 cm-1、1 490 cm-1和1 540 cm-1处会有明显的特征峰。通常认为,1 450 cm-1和1 540 cm-1处的特征峰分别是由吡啶与L酸性位点和B酸性位点相互作用产生的,而1 490 cm-1处的特征峰则是L酸性位点和B酸性位点共同与吡啶作用的结果。根据吡啶在不同温度下的脱附情况,可以得出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的酸强度强弱,即脱附温度越高,酸性位的酸强度越大。图 2为不同脱附温度下捕硅剂的吡啶红外光谱图。由图 2可以看出,捕硅剂在150 ℃脱附后,在1 450 cm-1、1 490 cm-1和1 540 cm-1处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而在250 ℃和350 ℃下脱附后仅能看到1 450 cm-1处的特征峰,说明通过助剂改性,捕硅剂具有L酸和B酸性位点,且均为弱酸。一定的酸性有利于大分子含硅化合物硅氧化学键的断开,形成小分子化合物,吸附在捕硅剂上,同时,捕硅剂的弱酸性能减弱焦化汽柴油中二烯烃的聚合,延缓床层结焦产生压降,延长装置运行周期。

图 2     不同脱附温度下捕硅剂的吡啶红外光谱图

2.1.4 SEM表征

捕硅剂的SEM表征如图 3所示。由图 3(a)可以看出,加入扩孔助剂后,捕硅剂中形成了堆积孔,捕硅剂结构中的堆积孔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断键后的含硅小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中吸附固定,从而实现捕硅作用。由图 3(b)图 3(c)可以看出,活性金属元素在载体中分布均匀,无聚集。

图 3     捕硅剂SEM表征-形貌和金属元素分布

2.2 捕硅剂性能评价
2.2.1 捕硅剂活性评价

基于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典型工艺条件,设计捕硅剂活性评价试验,考查捕硅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活性,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知,捕硅剂活性良好,在典型工艺条件下其脱硅率>90%。

表 3    捕硅剂活性评价试验

2.2.2 捕硅剂活性稳定性评价

在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典型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20 ℃,反应压力7 MPa,氢油体积比580∶1,体积空速2.0 h-1)下,在中试装置上对捕硅剂开展2 000 h活性稳定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见图 4。由图 4可知,在典型工艺条件下,2 000 h的活性稳定性试验过程中,捕硅剂对油品中硅的脱除率均在90%以上,表明捕硅剂的活性稳定性良好。

图 4     捕硅剂2 000 h活性稳定性试验

2.2.3 活性稳定性评价后捕硅剂分析表征

2 000 h活性稳定性试验完成后,卸出捕硅剂,用甲苯进行抽提后,对捕硅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见表 4。由表 4可以看出,2 000 h活性稳定性试验后,由于捕硅剂捕集了原料油中的硅杂质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积炭,捕硅剂比表面积、孔容及平均孔径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降低,XRF元素分析表明,捕硅剂上沉积的硅(以SiO2计)质量分数为20.13%,表明捕硅剂具有较高的容硅能力。

表 4    捕硅剂稳定性试验后性质分析

3 结论

1) 以拟薄水铝石粉体为原料制备载体,以镍钼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加氢捕硅剂,对捕硅剂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捕硅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强度,酸性适宜,活性金属组分分布均匀。

2) 以高硅焦化汽柴油为原料,在200 mL中试装置上对捕硅剂活性和活性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典型的工业装置条件下,捕硅剂脱硅率>90%;2 000 h的活性稳定性试验表明,捕硅剂对油品中硅的脱除率稳定>90%,活性稳定性良好,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

3) 对活性稳定性试验后的捕硅剂进行XRF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捕硅剂捕集的硅(以SiO2计)质量分数>20%,表明捕硅剂容硅能力较强。

参考文献
[1]
吴建业, 李世烨. 含硅石脑油加工的分析及对策[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 31(4): 14-18. DOI:10.3969/j.issn.2095-2562.2021.04.004
[2]
李大东, 聂红, 孙丽丽. 加氢处理工艺与工程[M]. 2版.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6.
[3]
杨成敏, 郭蓉. 焦化石脑油加氢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J]. 当代石油石化, 2013, 21(6): 34-39. DOI:10.3969/j.issn.1009-6809.2013.06.007
[4]
王鑫, 孙鹏, 刘纾言. 延迟焦化消泡剂消泡性能及硅污染的研究[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 42(14): 15-17.
[5]
翟琦. 焦化汽油加氢精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9, 39(10): 29-32. DOI:10.3969/j.issn.1002-106X.2009.10.007
[6]
曲涛, 贾宝军, 柴海, 等. 加氢捕硅剂在焦化汽、柴油加氢处理装置上的应用[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9, 39(10): 47-49. DOI:10.3969/j.issn.1002-106X.2009.10.012
[7]
徐大海, 孙皓, 徐劲瑶, 等. 含硅化合物在汽柴油加氢催化剂上的沉积[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5, 46(11): 62-64.
[8]
时宝琦. 重整预加氢装置脱硅保护剂的应用[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8, 34(3): 45-47.
[9]
李永林, 刘丽, 段为宇. FHRS捕硅剂在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中的作用分析[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7, 47(7): 40-42.
[10]
代萌, 丁贺, 徐大海, 等. 焦化石脑油加氢催化剂硅沉积规律及捕硅剂FHRS-2的作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 52(2): 51-56.
[11]
陈晓贞, 刘丽, 杨成敏, 等. 高容硅能力加氢捕硅剂FHRS-3的性能[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3, 39(4): 845-852.
[12]
吴丽威, 王长发. 焦化石脑油脱硅保护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 2012, 20(9): 20-23.
[13]
陈禹霏, 辛靖, 韩龙年, 等. 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捕硅剂的失活分析[J]. 精细石油化工, 2021, 38(5): 34-38.